当前,全党正在学习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全会是在全国人民喜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召开的,专题研究讨论党的建设问题的全会。全会通过的《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一篇关于新形势下推进执政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我将学习过程中的三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深刻领会《决定》的定位
重视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优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把党建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来对待,认为这是保证我们的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是我们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改革开放的政治保障,同时党的建设也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因此,历届中央委员会都在届内召开一次专题或重点研究党的建设问题的全委会。比如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同时完善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和要求;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特别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七次专题研究党的建设问题。我们在学习领会《决定》的时候,首先要思考和回答一个问题,中共中央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这个《决定》在研究党的建设问题的时候有些什么特点?
《决定》第一部分在论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时候,从世情、国情、党情及其提出的新问题分析着手,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学习领会中,笔者体会到这样三点:
一是,这次全会和全会通过的《决定》研究和回答的,是关于执政党建设问题。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这60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88年以来,在全国范围执政的6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60年。因此,这次全会研究和回答的是,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即执政党建设问题,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执政党建设问题。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从传统的“革命党”到现代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型,形成和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认真总结了我们在加强执政党建设方面积累的基本经验,针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就当前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因而它不是一般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决定,而是又一个关于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决定。
二是,这次全会和全会通过的《决定》研究和回答的,是“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文件名上就突出了“新形势”。注意这一点,把握这一点,对于理解和学习好文件,非常有好处。在学习全会文件的时候,有的同志注意到,许多话不是新话,有的是这几年反复强调的。但是光注意这一点是不够的,更应该注意的是,这次全会致力于解决的是“新形势”下的执政党建设问题,所有的观点和举措都是为了解决“新形势”下的执政党建设遇到的问题。
关于怎样理解“新形势”,笔者认为,有五点要认识到:
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这一重要判断。这里所说的“新的历史起点”,从战略部署上说,就是要在解决温饱、进入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从工作部署上说,就是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现代化的进程来说,就是要在继续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处理好由此带来的复杂问题;从国家战略来说,就是要在继续坚持独立自主方针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同时,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进一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全面驾驭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今天的执政党建设,就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建设。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发展中,已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特别是中共十七大分析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但同时不能忘记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把这两方面情况综合起来,就是我国当前的全部国情。由此决定了我们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就是要使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3.我国在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比如社会分层及其利益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人们在思想活动中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更加明显;各种恶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接连不断;与国外敌对势力相联系的民族分裂主义也趁机作乱。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和民族和谐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今天的执政党建设,就是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驾驭各种复杂局面。
4.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特别是这场危机将深化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们将面对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经过这场危机之后,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将大幅度地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纪之交开始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将更引人关注,也将面对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5.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客观条件上说,由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使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复杂和严峻;从党自身来说,自从世纪之交党的干部队伍发生整体性新老更替以后,“文化大革命”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年轻的新党员在党内的比重和作用越来越大,这既使党增强了生机和活力,又给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的教育培养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决定》全面分析了党的现状,特别是指出了党内在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二十多种具体表现。这样的分析,既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体现了一种科学的自信。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决定》所做出的科学分析,认清今天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讲党的建设,一是要认识到中共中央不是一般地谈论党的建设,而是强调执政党建设;二是要认识到中共中央不是一般地谈论执政党建设,而是强调今天新形势下的执政党建设。
三是,这次全会和全会通过的《决定》研究和回答的,是在新形势下怎么样“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决定》在文件名上突出了“加强和改进”。注意这一点,把握这一点,对于理解和学习好文件,也很有好处。在我看来,把“改进”与“加强”联系起来强调,是有深意的。我们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需要通过“改进”来加强的。这里所说的“改进”,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改进,而是包含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要求,与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一致的。比如《决定》第一部分,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第二部分,总结我们在执政党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第五条就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等等,这些论断可以说是对“加强和改进”的最好注释和说明。
而且,整个《决定》的全部内容及其所体现的严密逻辑,体现了这一精神。《决定》有八大部分内容,由两大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决定》的第一、第二部分,是文件的总论;第二个板块,是《决定》的第三部分至第八部分,是文件的分论。两大板块之间有一个严密的逻辑:第一板块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存在着六个“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第二板块中,一一对应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举措。这里体现的,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改革创新的精神。也就是说,《决定》是一个从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二、深刻领会《决定》总结的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决定》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全面总结了我们在执政党建设方面积累的基本经验。这六条经验是: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心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实践经验的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多次总结过各个方面的经验。比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时候,总结过党80年奋斗历程积累的三条基本经验;中共十六大总结过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十个坚持);中共十七大总结过改革开放30年来十条宝贵经验(十个结合)。这些经验中都包括了党的建设的经验,但又不能等同于党的建设的经验。这次四中全会《决定》总结的经验,在时间上总结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