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树挪死,人挪活。”但是,干部频繁挪窝,领导不断跳槽,对于行政的稳定性弊远大于利。河北邯郸市十五年换了九任市长,官员频繁调动导致“新官上任三把火”与“人走茶凉、人亡政息”不断交替。
从公仆责任的角度,从政首先意味着为人民服务。而在群众看来,某些干部纯粹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对于一些提拔速度与频率超快的干部,有人不无讽刺地起名为“火箭干部”。乍一看,一些官员的履历内容相当丰富,从基层挂职,到企业锻炼,再到机关行政等等,一样都不少,任职过的单位与岗位甚至有一二十个。表面上,这种人好像积累了各方面的工作经验,似乎具有全方位的领导能力,可当你审慎分析,问题就出来了。
一个人从20多岁参加工作到退休,不过30多年的时间(这还是指男性干部,局级以下女干部比男干部早退休5年),如果一个人在30年的时间里换过一二十个单位,还跨行业、跨地区,等于平均一个岗位还呆不到两年时间,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连凳子都没坐热,就拍屁股走人了”。单位与行业基本情况熟悉多少未知,干群关系建立几何难料,任何工作从了解到计划、从计划到实施、从实施到见效都需要时间,“火箭干部”真的是“超人”吗?他们到底干了多少实事?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出现偏颇执行,某些人的提拔速度与幅度进一步加快,更让人不得不存疑。
这之中,很难说某些干部不是将现任职位仅仅视为下一更高职位的“跳板”。一些人奉行的为官之道要么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跟对上级”就逐级平步青云;要么是专搞花架子工程,只在“立竿见影”的项目上做文章。由此人们看到,光鲜的形象广场与破旧的居民住宅形成鲜明对比;领导下基层身边无摄像机与闪光灯根本不成行;污染企业一面被群众大骂,一面又被挂上“重点保护”标牌;有人胆敢在网络上发表关于地方的负面新闻,领导甚至会让警察千里抓人,扣上“诽谤政府”大帽……
既然一些干部“混履历”不在话下,“混学历”更被视为小儿科。无论是“真的假学历”,还是“假的真学历”:,一些“思想活分”者的的确确是凭借“年龄是宝、学历是金”在仕途上令“死心眼”的干部望尘莫及。
当然,正面媒体不是没有倡导“不能让老实人吃亏”。问题是,这种“应该如何如何”的说教,早就被许多“老油条”吃透了。一些官员台上高喊反腐、台下大笔收钱,明着说一套、暗着做一套,人人都会讲的大道理敌不过“圈内人士的江湖规则”。
左手管右手的监督模式,体制内领导说了算的提拔套路,其中弊病已是老生常谈。在这个物欲诱惑、信仰缺失、更多寄希望于权力制衡的时代,人们很难相信“觉悟”能够解决一切。恐怕,只有让群众拥有更多话语权,让民主与民选水平不断提高,才会令一些公仆真正敬畏该敬畏的人,还原公仆与主人的本质关系。而这一切,仍然处于渐进态势……
(本文责编:金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