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让百年的声音继续响起

  “一百年前的一声汽笛轰鸣,打破了彩云之南的闭塞,一条钢铁长龙把这块神秘富饶的红土地与世界接轨。”“举世独特、堪称民族瑰宝的滇越铁路昆河线,却在今天走到了存与废的关头,面临着废弃的危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三条、西部地区第一条铁路,历经百年沧桑,堪称“百年铁路活化石”。随着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蒙(自)线预计2010年建成通车,蒙(自)河(口)线已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就目前情况而言,泛亚铁路东线建成通车之日,将是滇越铁路昆河线全面停运之时。1910年的列车,让云南开始了解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云南。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年滇越铁路带来的震撼已经沉寂在历史中,当滇越铁路即将丧失传统运输功能时,统筹规划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使滇越铁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百年的声音再次响起,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新作用,作出新贡献……
  滇越铁路百年
  滇越铁路从1871年动议修建,到1885年与清政府会商,1887年由法国政府和议会立项,1899年与清政府签定《越南条约》确定修建并开始勘线,再到1903年动工,直至1910年3月正式通车,前后历时37年。此后,从1910年通车始,到1940年中日战争被炸毁停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滇越铁路做了许多重大的修复、重建和技术改造工作:1953年在原来的路基上修建了碧河(碧色寨至河口)公路,1957年修复了抗日战争中被炸毁或拆除的铁路、桥梁,昆明至河口全线重新恢复通车,并经河口与越南铁路连接,为引进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援建的大型工业设施和设备,也为以后的援越抗美战争输送战略物质和军事装备打下了基础;1972年起,将大部分个碧石寸轨铁路改造成米轨并与滇越铁路贯通,实现了云南人多年来的愿望;1979年中越边境反击战打响,越南又炸毁河口大桥中断运输,直到1996年两国重新恢复全线通车,使之成为国际联运列车,开始了云南再次走向世界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滇越铁路作为云南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加速云南边疆建设、振兴云南经济、巩固国防的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滇越铁路从越南海防经河内、老街进入云南河口,中经蒙自、开远抵达云南省府昆明,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修筑时,这条铁路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代表着当时铁路工程的最高水平,具有人类工程奇迹的历史典藏价值,当年的英国《泰晤士报》就因滇越铁路工程艰巨浩大而把它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滇越铁路亦是世界为数不多的三大高原铁路之一,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及极高的人文价值,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乃至世界铁路发展史中极为珍贵的活文物、活标本和活化石。
  滇越铁路保护利用的价值
  历经百年沧桑面临即将停运的滇越铁路,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文化沉淀和人文特点。
  滇越铁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抗争与崛起的重要见证。首先,它承载着一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从本质上讲,滇越铁路是近代西方列强妄图瓜分中国、法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产物。其次,它承载着一段段中国人民内反压迫外抗侵略的革命史,传播了民主革命的进步思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历程,也承载着一部中国工业文明的发端史。历史是客观的,它赋予每一件事物的时代色彩和实质内涵同样具有它的两面性。滇越铁路在给云南乃至全中国民众带来了历史痛楚和心灵创伤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加速了云南自身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所以,有历史研究学者这样评价:滇越铁路是云南乃至中国近代交通和工业文明划时代的一个重要开端!
  滇越铁路孕育了独特的不可复制的铁路文化,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传。在一百多年的斗转星移中,它积淀了丰厚的中法、中越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珍贵的历史典藏价值。1.滇越铁路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相撞、融合的历史见证,高科技、高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滇越铁路成为二十世纪初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之一,代表着当时铁路建筑工程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滇越铁路由法国人设计后发包给中国劳工,由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人员担任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简陋工具劈山修路,途径云南12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克服了沿途高山、大川、河流湖泊、峡谷等复杂的地形地貌障碍,使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与发展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特别是修建于两道悬崖之间的屏边五家寨“人”字桥,法国设计师鲍尔·波丁吸收了中国文化元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拱臂插入两端隧道,在两座绝壁之间以“人”字形横空飞架,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历程,承受住了地震、战争等天灾人祸,至今完好无损,成为我国继赵州桥后载入《世界名桥史》的又一经典名桥。2.滇越铁路是世界山地铁路的典范。首先是筑路环境之险恶、施工难度之大世界罕见。其次是创造了世界铁路史上的许多范例。3.滇越铁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景观之丰富举世少有,而且极为独特。仅铁路沿线滇南五县,就有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中与滇越铁路直接相关的就达10处之多。再加上沿线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一条铁路荟萃了如此壮美的自然奇观、浩大的工程奇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奇观,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独特的。
  充分利用好蕴藏着的价值
  1.借鉴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的经验,转换为与特色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实现“华丽转身”,将成为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最大亮点。
  2.滇越铁路是我国迄今尚在运行的窄轨铁路中保存最完好;代表了当时铁路技术的最高水平;最早全线建在典型喀斯特地貌之一,里程最长;通车时间最早;穿越的水系最多(金沙江、珠江、红河);沿线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最多(12个少数民族);经历的知名战事次数最多;从一开始构思规划就作为一条跨国铁路来设计的角度看,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条国际铁路。

      (本文责编:金 人)


      作者:民进红河州委会整理提供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