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心牵万民富 霜重情愈真

    2010年4月12日晚至13日凌晨,我国苹果主产区山西运城市普遍遭受罕见的霜冻灾害。民进运城市委会积极响应中共运城市委及市政府的号召,第一时间组织会员中的农科专家,奔赴受灾最为严重的万荣、临猗、芮城等果业大县,投身抗灾、减灾工作。曾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民进会员、中农乐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良杰又一次冲锋在最前沿。他长途奔徙连轴转,出了农家进果园,连续举办讲座20多场,受益果农近万人,体现了民主党派成员在大灾大害面前的果敢与担当。
   “外行”这样升格为“专家”
  今年才38岁的杨良杰是“后稷故里”山西稷山县人。1994年大学毕业时,山西运城一带果业发展势头正猛,他便应聘成为新成立的《果农报》的编辑。为了搞好编务,对果管技术一窍不通的他开始接触和学习专业知识,甚至特意到农业院校拜师求教。
  担起了技术版的编辑后,杨良杰更加注重自身的“科技含量”。只要是全国有名的专家,他都积极设法请教、约稿,凡到运城讲课的专家,他从课堂到田间,全程陪同。几年工夫,杨良杰不仅增长了学问,更结交了一批专家朋友,当地的、外地的、国际的都有。他把这些专家们的先进经验、实用技术通过报纸“翻译”成农民能读懂且能用的通俗文字交给果农。枯燥的技术经他妙笔吐出,便有了趣味;晦涩的难点经过他形象图解,便生动起来。1994年到2003年10年间,杨良杰共撰写各类专业科普文章近千篇,与专家合著果业专著十多本。
  2002年11月,《果农报》与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合作,从运城迁址中国农科院,更名为《瓜果蔬菜报》。杨良杰作为原报社唯一获聘人员,成为新报纸的副总编、执行主编。在全国农业领域的最高殿堂——中国农科院里工作,杨良杰结识了更多的专家朋友,眼界也更为广阔了。他采访了京郊周围大批的农业典型,仅昌平一带亩收入超过2.5万元的果园就比比皆是:一个小小的观光樱桃园,亩收入能达到好几万;小汤山的特菜不要说没见过,有的连听都没听过;什么中日合作果园、现代有机栽培、发展新型特色观光农业,样样都让人感到新鲜……特别是在十三陵旁边的日川和果园,更让杨良杰吃惊,又大又红的苹果一串串挂满了树。苹果竟能长得这样好?等主人介绍完经验技术,更让他目瞪口呆:技术原来如此简单!
  同样的果园,悬殊的长势,差在观念上,缺在技术上。杨良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知道了哪里更需要自己,他决定马上辞职去干一件更有意义的事。
   “服务”这样扩容成“网络”
  2004年10月,杨良杰辞去职务,在中国农科院成立了一个全新的果业科技服务组织——北京中农乐果树新技术研究所。2005年,他成立了运城中农乐果业合作社。
  “中农乐”的含义是让全中国的果农都快乐起来。他要通过研究所和合作社,筛选出最直接有效的果树管理技术,帮助果农尽快致富,都真正快乐起来。
  点子可谓金点子,但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辞职创业不仅意味着没了高薪,更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动用积蓄买回来笔记本电脑、教学投影仪等全套设施的杨良杰光景一下子就紧巴起来,有时候甚至要靠亲友接济。背负着沉重的教学仪器,杨良杰奔波在果园田间,致力于改变果农传统观念,传播先进管理技术。
  白天忙地头,晚上睡炕头,最紧张时一天连讲三四场。因为听讲人多,又没有扩音器材,他不得不可着劲地提高嗓门,以至于患上难以根治的慢性咽炎。在讲课当中,他尽量用老百姓的语言,举身边的实例,让枯燥的农科技术鲜活起来;他甚至还制作了技术挂图和操作光盘,免费向果农发放。几年下来,“中农乐”的挂图和光盘累计送出去了30多万张;果园示范讲座组织了两千多场;受训果农多达数十万人次。为了让更多的果农通过“中农乐”而受益,杨良杰还定期编印内部资料,开通专业网站,设计推出了十几个新颖、生动的栏目或版块,如《果园派活单》、《专家讲经台》、《中农乐咨询台》、《经验交流台》、《供求中心》等,使得他们的技术信息服务,由点及面,从单一走向立体,从区域走向全国。
  激情的事业与无限的前景就是最好的旗帜和宣传,不仅果农朋友对这个组织充满了期待,一大批专家也慕名加入了“中农乐”团队。桃树主干形简化办法创始人郑凯旋加入进来了,特早熟杏树权威栽培专家张振民加盟来了,梨树、枣树、葡萄方面的顶尖人才都被吸引过来了。中农乐果业科技服务网有了实质性突破和进展,并在甘肃静宁、河北顺平、河南三门峡、山西的万荣、临猗、芮城、平陆建立起工作站。一支由28人组成的专家服务团,常年四季在果区一线指导生产,手把手指导果农搞生产,并帮助果农组织成立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在全国建立果协和专业合作社1000多个,拥有会员10万余名,服务范围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同时还成立了中农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向果农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
  杨良杰这颗果业战线上闪耀的新星,也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农民日报》、《中国改革报》、《科技日报》以及一些地方媒体都对杨良杰和他的中农乐给予报道和肯定。
    “黄土”这样提纯出“真金”
  中农乐不仅搞科技服务,让先进的技术给果农带来好效益;中农乐不仅仅是合作社,把果农由单打独斗组织起来抱团搞生产、闯市场;中农乐更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大课堂,它从黄土中提纯黄金,让不少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人生焕发出光彩。
  在山西临猗县角杯乡张吴村,有一个被戏称为“果疯子”的人,他叫张引群。以前人们提起他,都叫他“老张”,而今见面不叫“张老师”不说话。称呼的改变,是他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提升的表现。这一切都源于中农乐。
  临猗县北景乡南景村的罗建设,在中农乐数万名会员中名声响当当,因为他是中农乐里的超级明星会长,不光自己的果园管得好,而且带动了一方产业的快速提升。可谁能想到,五年之前,他还是一个靠沿街叫卖豆腐为生的普通农民。
  地处黄河岸畔的山西省平陆县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但远离县城的槐下中村的一处沟崖上,一处孤零零的农家院落,及门前十亩大的果园,为何由过去不为人知,到现在成为远近果农心中的圣地?园主王宝贵最清楚,一切还是因为他加入了中农乐!
     把黄金打造成艺术品不奇怪,但能从黄土中提纯出真金那绝非常人所能。
  中农乐的会员跟着中农乐快乐地管理着果树,他们有组织地统一学习会刊、统一接受中农乐老师的培训、统一按配方喷药施肥,特别是全新的技术注入以后,果园更是变化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甘肃静宁县是山区,果管水平低,果园效益差。中农乐从改变观念入手,提高广大果农的精品果意识,派老师长期技术指导。果园变了,果农收入增了,亲眼看到效果谁人不信服?短短时间,仅这一个县就有5000多名会员加入中农乐。山西临猗县上豆氏村200多亩杏园缺乏技术,经济效益低下,2006年加入中农乐后喜获丰收,66天卖杏收入66万元。现在,全临猗县有200多个村跟着中农乐管理果树。山西平陆县是个桃果大县,但果农观念落后,果园密闭,产不出商品果来。中农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变传统观念,向密闭果园开战”的口号,并先后十多次组织果农外出参观学习取经,大家重新找回了管果的信心。河南陕县菜园乡上窑村加入中农乐后每家果园当年都卖了好几万元,卖完果后全村人到市里购物,单三轮车一下子就买了十几辆,大家伙一车一车往家拉新买的东西,比过年还高兴……
  这些年来,杨良杰带领下的中农乐付出的辛苦我们看不见,但10万户果农喜悦的表情我们却看得十分清楚;杨良杰这么多年走了多少路说过多少话我们算不清,但我们能够算得出他每年帮助果农增收接近两亿元。
  杨良杰和他的中农乐全新的果业科技服务网真正为果农创造出良好效益,得到了广大果农的充分认可。
  临猗县角杯乡元上村,几十户跟着中农乐受益的果农,雇了管乐队敲锣打鼓举行仪式为杨良杰披红戴花;河北井陉县张旭升等数名果农,辗转多地,数次转车,才在河南陕县“逮”住正讲课的杨良杰,为的是代表乡亲当面表达谢意;“良善之人品,杰出的才华。”山西芮城县几千农民联名敬赠的这面锦旗巧妙地嵌入杨良杰的名字,大家说他们的杨老师最称这十个字。
  在杨良杰看来,这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感谢信,代表了老百姓的心意,但更代表着他们的希冀,所以,自己在享受这份荣誉的同时,更应当掂量好肩头所担负的责任的分量。
  2008年初,由国家农业部举办的“2007年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颁奖大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杨良杰因在组织农民科技兴农方面贡献突出,经《农民日报》等媒体推荐而获此殊荣。2008年9月,杨良杰一年内第二次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他创办的中农乐果业专业合作社获得了“中国食品示范单位”,他个人也因在食品安全生产上的突出贡献获“中国食品安全工程技术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杨良杰被山西运城市委、市政府授予“热爱运城共谋发展百名优秀人才”;2010年5月,被运城市委市政府授予“运城市特级劳模”;被民进山西省委会授予“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当杨良杰不断被认可肯定,获得越来越多的证书、奖杯时,他知道未来的路,自己将走得更为坚实!
       (本文责编:英 子)


      作者:张雅茜 郭瑞倩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