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热潮中,为拓宽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忻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已毋庸置疑地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特别是“十五”以来,忻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不仅在扩大经营总量、增强经济活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繁荣城乡经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忻州市的个体工商和中小企业增加到近40000个,全市共有企业法人单位8197个,其中:私营企业有4256个,占全部企业法人的51.9%。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温馨工程”培训,有20位非公经济人士捐款380余万元,共培训学员1800余名,并帮其实现了就业,就业率达98%,从而带动18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有67名非公经济人士捐资助学金额达356.5万元,使1117名大中小学生得到资助,累计捐款达4535.4万元,累计受益人数达33080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非公经济人士投资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46人,投资和捐款分别达到1.9亿元和1.4亿元,受益村达52个。有168名非公经济人士向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等重点建设项目捐资4729万元,贡献巨大。
但是,与全国相比,忻州的非公有制企业大都存在着整体规模偏小,实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企业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现状,且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偏低,亟待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等种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家族化管理”是全市众多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模式。在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领导和工会的领导显得非常薄弱,大都是股份制和个人独资企业,其合伙人一般都是三亲六故,亲朋好友,有的没有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有的虽然建立了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但是名存实亡。因为担任这些组织领导的大多是股东和合伙人及其亲属,党组织成员即使与投资者非亲非故,却依然在投资者的掌控之下。这种广为存在的固定模式,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工作,特别是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保护,一切还是围着老板的利益转,体现不出执政党的地位和工会的权威。根据工会工作有关法律规定,工会组织实行职工选举产生,但目前许多企业的工会组织一般都是老板指定,连起码的法律程序也不走,这样的工会组织形同虚设,根本代表不了职工的意愿,根本不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可以说,在某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领导是空白,工会的领导是摆设。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极大地束缚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导致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生产决策带有较强的随意性,急功近利且缺乏对企业的长远规划,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狠抓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工作。因此,民进忻州市委根据此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于2011年6月提出了《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派驻党组织和工会组织领导的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其党组织主要领导必须实行当地党委派入制,选派党性觉悟高、党务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进驻这些组织担任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这样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领导非常重要,其意义十分重大深远。
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工会组织,其工会组织的主要领导最好也实行当地党委派入制,即使不派入,也不应该让股东或者其亲朋好友担任。”
此建议得到了忻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中共忻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晓峰(现任中共忻州市委副书记)亲自作出重要批示:“此建议值得认真研究,转市非公有制党工委参阅。”建议一经批示便掷地有声,被转到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
经过市委、市政府共同研究协商,2011年11月24日,中共忻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忻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立大会上,市委要求各县(市、区)也要尽快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并做到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三到位”;坚持谁登记注册、谁指导组建,属地管理,典型示范“三原则”;做到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并围绕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围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新活动载体、围绕党建指导工作创新活动内容、围绕宣传教育创新工作方式,开展“三创新”活动,形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组织、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有作为的浓厚工作氛围,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2012年4月27日,忻州市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推进会。会议明确要求,各县(市、区)组织部、非公经济工委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力争截止2012年9月底,忻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要实现“6个100%”。即6月底前,全市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100%组建党组织;仅有个别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100%建立党组织或联合党组织;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且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100%组建党组织或联合党组织;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派驻率达到100%;9月底前,群团组织覆盖率达到100%;没有党员的非公制企业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同时要求,要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步伐,要建立责任制度体系,落实责任;要拓宽工作视野,进一步改革创新;要加强宣传,营造工作氛围;要强化考核,确保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完成既定目标。
2012年5月22日,忻州市又召开了全市非公经济组织集中组建工作现场促进会。会议明确要求:到5月底要实现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要在各级非公经济组织中组建群团组织。同时,还制定了硬性惩罚机制,省委组织部对各地市和各县(市、区)非公经济党组织组建工作排名靠后的县(市、区)委书记进行约谈,市委组织部和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对各县(市、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这次会议把5月份确定为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月,6月份确定为全市非公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组建月。
截至2012年6月,忻州市委共下发并出台了《中共忻州市委关于成立中共忻州市非公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关于下发忻州市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全市7328个非公经济组织中共建立党组织1637个,其中市直各相关部门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38个,各县(市、区)共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1599个。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组建工作正在顺利有序地开展,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本文责编:英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