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太湖佳绝在鼋头

  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渚。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鼋头渚,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当代文豪郭沫若《蠡园唱答》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
  鼋头渚是太湖梅梁湖东岸南犊山伸入湖中的一条山脉形成的石渚,酷似一只巨大的鼋头。鼋头上大大小小的怪石,交错着躺卧在水中。这是眺望2427.8平方公里面积太湖的极佳所在,浩淼苍茫的碧波黛浪,极目处已分不出哪是青天,哪是湖水。水天处时而隐约可见湖中远山,犹如画家笔下的一抹水墨。由于它位于太湖东岸,一直被人们视为观赏太湖落日的最好所在。郭沫若以及著名的作家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都曾慕名在日落前赶到鼋头,陶醉在太阳落入湖水时的辉煌美景。郭沫若在1924年3月《漂流三部曲·炼狱》中有这样的描述:“太阳快要坠落了,湖上的七十二峰,时而深蓝,时而嫩紫,时而笼在模糊的白霭里,西天半壁的金光使湖水变成橙黄。”
  其实,太湖的美景不仅仅是落日的辉煌。随着节气、气象的变化,她会在人们面前展现不同的景色。无锡地区自古以来,就把“太湖春涨”作为佳景之一。太湖春天的景色确实美丽。“光涵云影日荧荧,浪暖桃花春拍拍。”明代诗人李湛把春天的水光云影描绘得夺人眼球。另一位诗人冯善的《太湖春涨》诗更是令人拍案叫绝:“震泽春深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遥增越峤千寻阔,顿减吴山数尺低。红泛落花通别浦,绿含芳草漫长堤。钓舟昨夜归来晚,没却渔矶路亦迷。”
  无锡地区把“太湖春涨”列为八景之一,也只是一种偏爱。太湖的秋景色彩更是五彩缤纷,翡翠似的湖水映照着湖岸的金橘、火枫、黄菊,水天间飞翔着鸿雁、白鹭、湖鸥,湖面上点点白帆……“太湖烟景由来奇,况复澄渟秋漾之。长空一色碧万顷,风回水面寒玻璃。玻璃荡漾青山湿,七十二峰涵白日……”(明·孔闻征《太湖秋行》)。
  风中的太湖更是壮观,明净的湖水仿佛是被激怒了的雄狮,腾起的浪花是它竖起的根根鬣毛,澎湃的涛声是它发出的阵阵怒吼。春天的无锡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而鸣,犹如万马奔腾,所以鼋渚春涛是鼋渚涛声中最神奇的。
  月夜里的太湖别有一番情趣。1928年11月,慕名来观太湖落日的著名作家郁达夫没能看到日沉湖水,却看到了月华万顷:“仿佛是由千千万万的银丝织就似的,有月光下照的清辉,有湖波反射的银箭,还有如无却有,似薄还浓,一半透明,一半黏湿的湖雾湖烟。”(郁达夫《感伤的行旅》)朦胧的远水,水中的星月,怎不使人浮思遐想,涌起万缕情丝。
  至于夏雨、冬雪、晨曦、暮霭……太湖的景色变幻无穷,美丽如画。作为眺望湖景的最好视角的鼋头渚,实至名归地被当代文豪郭沫若称为“太湖佳绝处”。
  鼋头渚是纵观太湖山水组合最佳处。一脉青峰,从充山逶迤而下,伸入太湖洪涛之中。那块被神化了的渚头巨石,三面湖水拥抱,冲波兀立,显示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神鼋,昂首于碧水之中,雄姿英发。登上鼋头,极目远眺,浩渺湖水,涤尽人间的嚣尘,远山如黛,直舒胸臆。明华云吟有“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屏开远近山”之句。鼋头渚有一灯塔,临湖危立,鼋头渚刻石兀立于灯塔后,高2米余。正面刻“鼋头渚”三字。这里,湖滩崖上,石壁列阵,怪石眠空;下侧湖水吞波吐涛,古人有“千金能买太湖石,难买断岸此千尺”的赞誉。
  鼋头渚不仅是眺望三万六千顷太湖景色的最佳所在,而且,它周围的景色也非常美妙。鼋头位于一个小小的湖湾中,湾的东南岸是“绵亘数十丈许”高数十米的峭壁,“水石激溅,山根尽出,嵯峨苍老”(明·王永积《锡山景物略》)。经现代地质学家勘定为一座“湖蚀平台”。西北有小箕、大箕、中犊、管社等群峰,连接锡惠山区逶迤而来构成的如画风景“湖西十八湾”。鼋头渚的东南是绵延10多公里,峰峦叠嶂宛若翠屏的山区。鼋头渚近处湖中有四座翠螺般的小岛,一座被另一座所遮,看上去只有三座,被称为“湖中三山”。
  鼋头渚有着如此绝佳的自然风景,早就引起人们对它的青睐。南北朝时即有僧人在鼋头渚附近充山修建了峭岩寺(又名广福庵)。北宋进士钱绅,明清进士陈宾、王问、王栳,在宝界山头造有“湖山草堂”。以上寺庙、别墅园林早已消失在历史风云中,唯有王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手写勒石的《湖山歌》碑尚存,现嵌竖于鼋头渚附近的憩亭亭壁。清末任无锡县令的著名书法家廖伦游鼋头渚,写下了形容峭壁的“横云”和太湖位置的“包孕吴越”几个大字。镌刻峭壁,雄遒峻拔,气势磅礴。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江浙两地的宽阔胸怀,又蕴涵了对鼋头渚风光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高度评价。
  近代,无锡发祥了民族工业,致富了的工商巨子先后在无锡秀水明山之间构筑园林。1917年,无锡六大民族工业集团之一的杨氏第二代杨翰西在鼋头渚附近的南犊山麓构建横云山庄。经过20年的经营,先后修成了奇秀阁、在山亭、松下清斋、花神庙、漪澜堂、飞云阁、霞绮亭、阆风亭、诵芬堂、藕花深处、长春桥、云逗楼等十数处亭台楼阁,山地面积60多亩。而后,无锡厘卡局局长王心如,工商业者陈仲言、郑明山、蔡缄三等先后在鼋头渚建造了园林别墅。
  1937年11月,无锡被日军占领,杨翰西不久任伪无锡自治委员会委员长,后其子杨彦斌又任伪无锡县县长,曾组成所谓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鼋头渚及附近景点称为“横云公园”。
  1949年4月,无锡解放后,横云公园被作为遗产由人民政府接收。不久,王昆仑将太湖别墅(除方寸桃园)献给国家,建成鼋头渚公园。通过不断的建设,园区不断扩大,到20世纪80年代,32公顷的鼋头渚公园扩大成了占地301公顷(游览区域130多公顷)的鼋头渚风景区。现在的面积已扩大到500公顷,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现有十里芳径、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山真意、江南兰苑、犊山晨雾、鼋渚春涛、万浪卷雪、广福禅寺、太湖仙岛十大景点。其中鼋渚春涛、太湖仙岛、鹿顶迎晖、江南兰苑则为精华佳绝。
  太湖仙岛原名三山,俗称乌龟山。位于梅梁湖中,距鼋头渚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积12公顷。岛的特色突出了“仙气”,过会仙桥,有对联勾起游人的兴致:“过此桥是玉虚境,到彼岸非本来我。”走过号称“坡仙”的苏轼题写的“天街”,从天门梯云直上,此处亦有一联:“离尘了却凡世缘,到此逍遥星汉间。”就已不是在人世尘间了!穿摘星亭正式见到“太湖仙岛”标识,联想到“谪仙人”李白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天衢、朝天阙,全不是人间的名称,天空大通无阻,犹如广衢。天韵台道破其中奥妙“天地大戏台,戏台小天地”,“绿洲云海”、“至虚无上”、“玄圃”、“西华殿”全是神仙宫阙,“玄圃”在昆仑山的二级,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所居之地。瑶池金母也有对联:“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西华的含义是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金母生在神州伊川,生来就会飞翔,她主宰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西王母。像母亲一样养护群品,三界十方女子登仙的,全隶属她的门下。她的相貌“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人总是把神仙想成人自己的模样。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万物之母、自然之神也是人的形象,他“梦见自己走进一座拱顶高大的地下大厦。整个大厦里流泻着某种也是地下的、匀和的光线,大厦正中间坐着一位身穿飘动的绿色服装的端肃女性,她一手支颐仿佛正在沉思……”却不如西王母稀奇特出,尤其是她居处的宫阙,金台玉楼,流精之阙,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云烛日,朱霞九光更为世问所无。
  太湖仙岛,展示着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话色彩,以孤见奇,以小取胜,若翠螺置于玉盘之中,林木葱茏,山径深邃,景观开阔。
  鹿顶迎晖是鼋头渚风景区从高处眺望太湖的又一绝妙所在。舒天阁是鹿顶山的主建筑,座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4米,八角三层四重檐,黄琉璃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其旁碑刻,正面为刘海粟书写的“鹿顶迎晖”四个大字;背镌《鹿顶迎晖建设记》。其下有环碧楼,供游人品茗,有“静观”一额。登阁一望,一幅神奇而绝妙的太湖美景图画尽入眼帘。人们赞叹湖山风景建设者独具慧眼,在群山环立的溪湖之交,选择这个八方入画的山峰,建高阁于山之巅。望太湖,湖光缥缈;望蠡湖,溪水涟漪;东南西北望,都是湖,尽是水,七十二峰错落其间,可以把万顷太湖、十里蠡湖、七十二峰瞧个够,看个透。
  江南兰苑是我国唯一的兰花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占地2.5公顷,建于1989年。苑内有50余属800多个品种的兰花数千盆。兰花淡雅素静,幽香袭人,淡容丽质,情态万千。兰花生于幽谷,高洁清香,不媚世俗,人们把她喻为君子。春秋战国时,大教育家孔子、爱国诗人屈原都以兰花来比喻自己的情操。江南兰苑堪称是兰的王国。无锡植兰、育兰已有相当历史,育成的“西神”、“鼋蝶”等兰花已成名品。江南兰苑中还有朱德元帅送赠当年无锡艺兰名家的“双燕齐飞”兰。江南兰苑内建有仿古建筑国香馆、绿云轩、内庭、兰居、艺圃等,间以竹林、石涧、清溪、花树、假山、丘壑,宁静、淡雅、清幽。
  鼋头渚风景区地广景多,先登临鹿顶山舒天阁,远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鼋头渚,或步行盘桓于花径,或赤足涉水于低滩,或乘船弄涛湖面,坐礁凝思,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本文责编:金 人)


      作者:锡进轩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