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救国的夙志。民进会员宋兴航以行知先生这句话为座右铭,坚持“自信、自立、自强”的办学精神,自力更生,拼搏进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山西民办教育带路、闯关,走出了一条民办教育的阳光大道。

  1958 年出生的宋兴航,少年时代家境贫寒,艰苦的生活,艰难的环境,磨砺了少年宋兴航坚忍不拔地同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他把这种坚强意志转化为报效国家而勤学上进的内在动力,痴迷于书海之中,在对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学习钻研和广泛涉猎中萌动了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1991年初春,宋兴航开始创办太原市晋阳辅导中心,走上自主办学之路。但是困难重重,为了请到好的老师,他骑着自行车到太原城区郊区请人。辅导中心仅三四个工作人员,大家忙得有时一天只吃一顿干粮。为了把辅导中心办下去,宋兴航四处举债,不得已卖掉了唯一值一点钱的手表。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兴航办学不畏惧、不屈服、不气馁,终于迎来了曙光。1991 年3 月29 日,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太原晋阳辅导中心的基础上,正式组建“山西文化艺术专修学校”,迈开了正式办学的前进步伐。2001 年“山西文化艺术专修学校”升格为“山西兴华职业学院”,并被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为山西第一所可颁发学历证书的民办大专职业学院。2009年5 月17 日,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等到学院视察,对学院工作给予了亲切指导。

  2013 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在教育领域,一股新的春风扑面而来,教育部在开年之初启动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探索构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实现高校与行业、产业合作共赢,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作为山西兴华职业学院院长的宋兴航认识到,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是国家需要,是社会需求。偏重于学术性、研究型,而应用型人才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短板。经济建设要转型,人才培养结构也要调整,山西兴华职业学院专科升本科,改制为应用科技学院,是社会需要。但是,当时山西兴华职业学院教学校区规模、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都不符合专升本的条件,怎么办?是维持现状,还是迎难而上?宋兴航选择了后者。要建设一个新的完全符合本科条件的职业应用科技学院,首先面临的难题:一是土地,二是资金。为此,宋兴航跑遍相关部门,选址多处,而结果往往是今天有望,明天被否。建一个本科新校园需要几个亿的资金,他跑了多家银行都因是办学非商业性质不予贷款。这种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坚持,再坚持,总会有好结果。在宋兴航的不懈努力下,新校址终于选定和被批准,并列入山西省政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2014 年新校址在太原市小店区榆古路东一号初步建成, 学院占地960 亩,总建筑面积23.6 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体育场、交流中心、校内实训实验室,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116 个等,教学、实训、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校园环境幽雅,是一所学生求知、深造的理想院校。

  2014 年经过有关部门反复严格的考察评审,于2015 年5 月16 日由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山西兴华职业学院基础上建立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学院为本科民办普通高校,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学院设本科专业10 个、专科专业29 个,内设财经、建工、工程、管理、艺术等五院,以及一个基础教育部。现有教职工313 人,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40.25%。同时还组成教师与实践相结合的百名专家教授团,为确保教学质量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 年,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针,开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市场接轨”的办学新格局,一年内学生人数猛增至八千多人。

  宋兴航从二十多岁投身教育事业,从白手起家,到天命之年,他所办的学校,已先后培养毕业生5 万多人,走上了艺术、 媒体、酒店、建筑、企业等各个工作岗位。面对未来,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的战略规划是:创建民办高校本科基地、青年创业励志基地、社区文化教育基地;打造科技发明园区、唐风晋韵特色文化园区、民办教育示范园区。有人说,宋兴航靠执着、坚持,创办了一所本科民办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不容易”。也有人说,宋兴航为教育事业可谓“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作者:张舒 张正明

Copyright © 2025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