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新兴技术迅速发展和更迭的时代,包括期刊、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面临着各种质疑与压力,内忧外患成为这个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媒体自身面临创新无力、经营下滑的生存困境,外围则涌出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频频传来的某某期刊停刊,某某资深主编离职的消息,无疑会时时敲打着每个期刊从业者的心。在这样的形势和环境下,行业科技期刊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采取哪些主动措施积极应对困境,是每个期刊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并尽快付诸行动(这里所讲的科技期刊不包括学术期刊)。笔者认为,以下三点是思考和行动的前提:第一,认清我们自己的定位和优势;第二,坚守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主动思考和尝试未来的生存形态。笔者以自己所供职的媒体发展历程和经验为例,谈谈行业科技期刊的发展之路。
在2008 年以前的十年,是中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期刊业同样不例外。市场的巨大繁荣,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饥渴,广告主对市场的极大热情,为期刊的发展创造了温暖舒适的环境。然而当经济环境变化、社会发展阶段也快速演变的时候,媒体作为最敏感的接触者,最先有所反映。当房地产、汽车业的市场发生变化时,很多报纸和商业类期刊都受到客户广告投入缩减的影响而倍感日子的艰难;当金融危机发生时,一些行业科技类期刊也感受到了局部的波动。但总体来看,行业类科技期刊在这种波动中是受影响最小的。行业科技类期刊虽然规模、体量相对较小,但却都是以某个地理区域或者某个行业领域为背景,当我们羡慕《三联生活周刊》、ELLE 等那些生活类大众媒体丰富的报道资源,貌似无限广阔的生存空间时,其实我们自己的优势也同样被他们望尘莫及,植根于产业、紧紧依靠产业是行业期刊生存的根本。每个产品的诞生和发展首先都要找准定位,在今天物质极大丰富的市场环境里,更要求细分领域、细分产品,而行业期刊本身就是在一个细分的市场和领域里,设计产品和内容时,要能够做到深挖产业相关资源、借助媒体的平台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区域发展,这既是媒体人的职业使命,也是我们实现经济价值的根本和源泉。今天,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冲击下的各行业,实际在做一个统一的动作,就是用技术进行产业的优胜劣汰,我们唯有抓住赖以生存的细分领域的垄断资源,才能掌握生存的话语权。以笔者所在的媒体为例,旗下现有4 本专业期刊、1 个门户网站。第一本期刊创刊于1957 年,另外3 本及网站则是在2002年之后相继创办的,所有刊物都是服务于印刷行业,有定位综合的技术应用类,有细分领域的综合报道类,也有经营管理类。这一期刊的分布也是对精准定位、细分市场这一原则的践行。通过这样的定位和细分,我们挖掘到了更多、更深入的资源和客户,占领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也掌握了更有利的生存机会。
(作者系《印刷技术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