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且融且合,不应只融不合

  这里探讨的融合是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出版业面临的传统与新兴的碰撞与交融。“互联网+”就是融合的具体形式。很通俗和肤浅的理解,“互联网+”就是“互联网+ 各个传统行业”,但这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而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或相加之后依然各行其路。所以融而又合是关键,要且融且合,不应只融不合。

  一、观念要且融且合,充分认识出版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手段以及载体形式和传播方式,对传统出版的冲击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对出版业来说,“十三五”时期是初步形成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格局的重要阶段,是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推动融合发展,是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出版业壮大自身的途径之一。2014 年8 月18 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 年7 月1 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具体到出版业,为了配合媒体融合的大趋势,2015 年3 月31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面对这样的环境及背景,出版业已不仅是简单的表面融合的问题,要把融合上升到更高和更深的国家和行业层次,真正且融且合。

  二、内容要且融且合

  我国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和出版大国,传统出版历来以内容为优势,内容也是出版业的内核及根基。没有了内容,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都无法存在和发展。在融合发展时期,更要注重内容的融合。如果处理不好,传统出版就会失去内容优势,高新技术企业也无法让内容成为发展的核心。融合不是抛弃传统媒体,另外开辟与传统媒体无关的所谓新路。目标应是通过融合把内容优势延伸到网络空间,使之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中都能够很好发挥,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2015 年3 月31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已提出推动传统出版发行企业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强内容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生产技术体系和相关标准的建设。这些都是促进内容融合的手段及措施。

  三、运行方式要且融且合

  要想取得融合的实效,就应该找到一种适合行业发展及科学合理的运行方式。我国目前出版业的状况,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基本在两条线上运行,还没有很好融合。传统出版拥有内容优势,新兴出版具有技术优势。传统出版企业因为技术上的不擅长及人才缺乏等,在新兴出版中还处于劣势,在新兴出版方面进步不大,还无法充分发挥内容的优势;新兴技术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也因专业和人才上的缺乏等,无法获得更多的内容资源,亟待输送原料和给养。世界范围内,传统出版商与技术提供商的矛盾都是存在的,否则也不会存在亚马逊与众多内容提供商在利益分成上一直不断的纠纷。只是国外的出版企业中传统和新兴一般不会明显分开,在一个企业中有一定的融合,而我国由于国情的特点,独立的传统出版企业与独立的新兴技术企业界限比较分明。这就需要运行方式上的真正融合。

  四、管理模式要且融且合

  高新技术环境下的出版业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出版管理的模式也应随之适应,已不能像过去管理传统出版那样管理新兴出版。这就要求体制、机制的变化,要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如积极探索、尝试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模式,在先试先行、积累经验的前提下扩大试点,进行力度更大的改革等。在对新兴出版的管理上,要注意其新的技术特点和传播载体、传播手段的不同,不是仅仅从管理出发,而是要注意引导和扶持,进一步开放包容,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等。

  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出版业的互联网融合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促进市场有序发展;同时要转变管理理念及方式,以疏为主,保持行业的生机及活力。

  目前,我国的出版业已形成了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手机等媒体的出版、印刷、复制、传播、外贸等为主,包括教育、科研、版权代理、物资供应、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无论从载体形式还是涉及范围上都在不断扩大及融合。期待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且融且合,融而又合,使出版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者系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孙鲁燕

Copyright © 2025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