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以改革开放精神推进农业管理工作

  1978 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0 年里,我经历了从学生、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到国家公职人员多个身份的变化,可以说,我的成长是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的。 2008 年底北京市公开选拔党外局级领导干部, 我从此走上了行政管理岗位,也是在此时加入了民进。

  2009 年 1 月,我到北京市农业局任职。作为一名党外干部、一名科研人员,应该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改革创新,开放思路,推进所分管的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到岗不到半年时间里,我经过调研写出了一份工作设想和建议,得到主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2009 年 4 月,我与同事们在全国各省市中率先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不打破科技人员编制的前提下,有效聚集在京中央和地方、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农业科技资源,建立起了以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产前产中产后结合、支撑全产业链发展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机制,仅此一项,9 年里累计投入农业科技经费 8 亿多元,工作机制和经验成为全国的典范。

  从 2010 年起,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按照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我作为分管副局长,与市农委领导一道统筹协调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各省市中率先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九大服务体系,一个主体多元化、体系全程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服务体系逐渐成为北京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我们积极出台政策和方案,于 2012 年在 10 个农业郊区县实现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全覆盖以及乡镇农业服务机构条件和人员队伍建设全覆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工资待遇与同类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相互衔接。为有效解决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大力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并在全国第一个建立起村级农技员队伍,做到经费有保障,队伍有人管。同时,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实现从单纯的生产性知识培训向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知识培训转变。从 2013 年起农业部在全国推广北京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经验。

  我在分管北京市农作物秸秆禁烧的 18 个月时间内,带领分管处、站人员,按照“调结构、转方式、全利用、严监管”的思路,因地制宜、疏堵结合, 密集发布文件,并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了农作物秸秆实现全面禁烧。有关工作一年时间内四次被 CCTV-1 报道,受到国务院充分肯定。

  为推进农业国际合作,我积极发挥自己曾多年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特长。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北京市农业国际合作逐步进入常态。在与荷兰的合作方面,2012 年 2 月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领导见证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以及科技合作基地挂牌仪式。因受到“三公经费”的限制,政府部门下属单位的科技人员出国希望渺茫,然而,我以坚定的毅力耐心筹措出国经费,从 2013—2015 年,连续组织了 3 批、30 多名青年农业技术人员赴荷兰、西班牙分别开展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从 2018 年初开始,按照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我在单位主要领导的指导下, 作为分管副主任,带领有关人员经过数十次的沟通协调,在 9 月底由北京市农委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签署建设北京荷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可以说推动北京市农业科技国际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6 年至 2017 年,我在河北省农业厅挂职,实职分管两个处和 3 个事业单位。在到岗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经过 30 多次的调研,向厅党组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就农业科技和对外开放提出了建议。13 个月时间里,在赴 13 个地市、50 多个县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河北省农业科教管理和农业对外开放工作,统筹协调推动京津冀农业科教协同发展。推动全面组织实施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工作的意见》,推动组织制定了河北省“十三五” 时期《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农业对外开放发展规划》,2017 年度河北省农业对外合作取得了全国绩效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

  作为一名党外领导干部,我一直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一名领导干部服务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我一直怀着对“三农”的深情厚谊,做了大量调研,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涉及现代农业建设、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乡村环境治理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2009 年至今,我牵头撰写了 10 多篇调研报告,在人民网、新华网、《农民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媒体发表相关文章十多篇,阐述自己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表达自己对“三农”问题的关切,受到民进中央、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北京市党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一批有价值的建议,有些建议近几年得到了持续关注,先后获得民进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颁发的参政议政、优秀调研成果等奖项 12 项。

  我从 2013 年 1 月起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先后撰写近 50 多项个人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主笔 6 项界别提案和党派提案以及 3 份大会发言材料,作大会发言 2 次,多项建议被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采纳,连续 4 个年度被评为“北京市政协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曾被北京市委统战部等授予“北京市民主党派年度人物”,被民进中央评为 “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在过去的 10 年里,我真切地体会到, 党外干部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党组、党委的大力支持,务必自觉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与党员干部交朋友 ;特别是我们民主党派没有建立民主生活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工作制度,很少有人指出我们工作上的不足,这更需要与党员领导干部谈心、交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务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积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实现从专业型干部向综合型干部的转变,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确保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正是民进中央和民进北京市委会为我提供了合作共事、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大舞台,对我的成长至关重要、至为宝贵。

  (作者系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马荣才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