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以画笔筑梦美丽乡村

 
  人物名片
  潘 宇, 民 进 会 员、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文化站站长。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农民画家”“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好人”等称号。2022 年入选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小桥流水大风车,田园村镇乡土情。
  刚刚下车,远远就首先看到一个祥云样式的标志物,其左右两侧分别写着“博里村”“新时代
  文明实践站”。走近再看,那标志物是调色板和画笔。路边河塘水流潺湲,田边隔篱是用碾磨做的。远处农田里高高屹立着风力发电机,风吹叶动,现代科技和民间艺术巧妙融合,一幅和谐美妙的画卷。
  自明代建村以来,博里人秉承淳朴勤劳、崇文尚德的精神,涌现出众多的名人乡贤,中国好人、民进淮安区三支部会员、博里文化站站长潘宇是其中的一位。
  高中毕业后潘宇回乡务农,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难道我就这样平庸生活一辈子?”他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环顾家里破旧的老房子,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母亲过上让人羡慕的好日子。
  潘宇从小喜欢涂鸦,经常拿着树枝、豆秸、瓦擦,在地上画,在墙上画。7 岁那年除夕,他用黑木炭在家里刚粉刷一新的白墙上画了一群欢快的小鸡、荷花塘中凫水的鸭子,还有追赶戏耍的孩童,以及水牛、山羊等等。赶集回来的父亲见了,没有责骂闯祸的儿子,只是叮嘱他要画就在地上画、在纸上画。只要看到村上婶娘们绣枕头套、虎头鞋、门帘,老木匠在床木板面上用黑墨画石榴结子的图案,泥瓦匠在砖上刻五福临门的图文,还有捏糖人的、扎纸房子的等等,潘宇总是站在一旁仔细端详。看多了,想多了,这些民间艺术给他的启发也越来越多。
  1978 年,15 岁的潘宇第一次参加乡文化站举办的美术竞赛,遇见时任文化站站长的朱震国,得到了朱震国的精心指点和系统指导。潘宇曾在学校做过一年代课的美术教师,在乡影剧院从事了一年广告宣传,后来一直在博里文化站工作。数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画画到凌晨,有时甚至到拂晓。他扎根农村,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融于一体。截至 2022 年 5月,创作了近 1500 幅农民画精品,蝉联“江苏省农民美术书法大赛”第三届至第八届一等奖,先后被授予“全国十佳农民画家”“江苏工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2020 年 11月 27 日,潘宇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竟然能够站在人民大会堂大厅内,和这么多的优秀人物、各行各业的模范一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我太激动啦!”“是党和政府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农村文化干部,还给了我那么多的荣誉,我要以一流的工作成绩报效党和国家。”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潘宇用画笔传递正能量。他奔走于田间地头、农家集镇,深入了解农民的喜悦、需求,及时把党的富民政策、普法知识、爱国精神等,用接地气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落地生根。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潘宇组织农民画家,创作了大量共抗疫情的作品,致敬抗疫英雄,为抗疫呐喊助威。他创作的公益画《疫情防控不误农时》《速将防疫传万家》《疫情防控刻不容缓》《防控疫情宣传在行动》《坚决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等在媒体上发表。
  作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让村民都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潘宇免费开班授课,从农民画的基础知识讲起,结合农民画作品全面讲解,从构思、构图、草图、小稿到正稿、上色等创作流程进行系统训练。将数十位不会握画笔、不懂着色的庄稼汉、农家妇,培训成能够独立作画的画师。
  笔者走过农画桥,走进博里画苑,走进绣坊,三位绣娘正在绣绷前飞针走线,中间一位朴实的大姐在绣画像,绣的是周恩来总理。大姐耐心地给我们讲解,这是双面绣,宋代就有了,在同一块布料上,在同一次刺绣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图案同样精美。双面绣难度大,尤其是人物画像更难。这位大姐就是潘宇的妻子徐玉兄。
  “好多年前,台湾的伯父第一次回家乡博里探亲,偶然发现了她的刺绣作品很是特别,回台湾的时候就带了几幅,送送亲朋好友,没想到大受好评。”有一天,潘宇看着专心刺绣的妻子,一个灵感一闪而过。“刺绣也是一种画的形式,将其作为载体,可以把农民画绣上去啊!”“我的画,你能绣吗?”潘宇兴奋地问。“我试试。”这一试就试出了一片艺术新天地,农民画与刺绣是潘宇夫妇的天作之合。他们不仅将博里农民画的韵味与内涵“原汁原味”保留,而且还丰富了博里农民画与博里刺绣的产品品类,既有吉祥喜庆的婚庆习俗,也有淮安特色的风景名胜,还有劳作生活的艺术写照。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潘宇支持妻子热心教授对刺绣感兴趣的农家女,不收取分文,还赠送针线和修图。1982 年,他们创立了淮安博里徐玉兄刺绣坊,以“绣坊 + 农户”的模式与乡邻进行合作。丝线、绣针、绣面等一切固定费用,以及销售、风险等均由刺绣坊承担,绣娘绣成一件成品可以取得订单金额的 70%,剩下的 30% 由刺绣坊和农民画画家分配,绣娘每月收入 5000 余元。
  “择一事,终一生”,潘宇就是美丽乡村筑梦人。“为民奉献,我之所愿”,是他不变的初心。

  (2022年8期) 


      作者:□邵  娟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