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松,民进会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曾任民进天津市委会委员、文化与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第十二、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红》《暖夏》《烟火》等三十余部,中篇小说《红汞》《双驴记》《哭麦》《红骆驼》等三百余部,短篇小说若干。中篇小说《红骆驼》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走在文学路上的理工男
王松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之前曾作为知青在农村插队,虽然艰苦但他一刻也没放松过学习,上大学是他最初的梦想。1977 年,怀揣着对“哥德巴赫猜想”敬仰,他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然而,大学里的王松并不是大家传统印象中的理工男该有的样子,他活跃,有才气,会拉小提琴、吹笛子、唱歌、跳舞、摄影样样行,但凡是学校社团的活动一样也少不了他,充分展示出他极高的文艺天赋,同学们和他开玩笑,都说他选错了行。大学毕业后,王松索性开始尝试踏足小说创作。1983 年,他开始发表作品,200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4 年获“天津市第二届青年作家创作奖”,此后有大量小说被国内外各种文学选刊和选本转载,或改编成其他文艺形式。小说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作品。由中篇小说《欢乐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曾获国际白玉兰电视剧艺术节提名奖第一名。另著有电影评论《共和国不会忘记》,获全国优秀影评奖。喜剧小品剧本《假作真时》,获全国喜剧小品优秀奖。
长在人物里 活在小说中
作家萧伯纳曾说“以爱好为生的人是幸福的”,写作对王松来讲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用他的话说“只有快乐”!的确,他对这项工作全身心投入,每当写到一定程度时,他常常会觉着这些人物在键盘上“活”了起来,他们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觉得自己和他们生活在了一起,他们说什么做什么,就让他们去说去做,自己只要跟在他们后面,记录下来。当一部小说完成,他没有如释重负、大功告成的喜悦,相反,却是与老友挥手作别般的依依不舍。“成为作家是幸运的,它延伸了我生命的长度与维度,可以让思想游走在任何时空,赋情其中,享受其中”王松快慰地说。
用自己的方式把心中的故事讲精彩
王松曾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回答关于小说的长、中、短篇的特点,即:短篇是火花、是闪电,能瞬间将人的思想绽亮。中篇如列车之旅,带你从这一站到另一站,品味段段的风景。长篇似整个人生,从起点到终点,抒尽世间况味。但无论是哪种体裁的小说,重要的都是要让读者先能接受,进而去喜爱。写好小说,不但要有好的素材和完美的故事架构,还要有贴切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心中的故事讲精彩。准确的用词是好小说必须具备的素质。学过数学后的王松,无论是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角度还是分析问题看待事物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了自己独到的一面。他善于且注重从集体经验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包括语言的运用。王松追求的叙述方式和语言很简单,就是把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精彩,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没有障碍。当然,不同的故事,讲述方式也会不一样。但无论怎样不同,他都要尽力让它带上属于他自己的“胎记”。
《红骆驼》背后的作家豪情
《红骆驼》讲述了一位母亲垂暮之年的执念之旅。文章通过对人物喜怒哀乐的描写,把一段蕴含历史痕迹的时光幻化为鲜活的故事,展现了那个年代为理想信仰不畏牺牲的革命情怀,让读者为之一振。写这部中篇小说源于 2019 年王松应邀到西北地区某核工业基地旧址采风,在那里他接触到很多真实的人和事,于是触发了创作《红骆驼》的灵感。在参观核基地那天,王松听到当时的技术人员不惜付出生命抢修地下工程设备,便迫切提出也要到地下现场亲历体验,却被告知地下仍有高于地上十几倍的辐射不能下去,那一刻他急了,指着工作人员说:“既然你能下去,我为什么不能?”工作人员耐心解释:“这是我们的工作”,他随即诚恳地拍了拍对方肩膀道:“这也是我的工作!”事后大家都说,为了小说王松是可以拼命的。身为作家的王松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深入生活的机会,无论到什么地方,无论这地方有多危险,给自己带来多少伤害,他都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浓浓民进情
2008 年,王松加入民进,在这个大家庭中,他可谓如鱼得水。在担任民进天津市委会文化与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参与过多项调研课题。他始终记得 15 年前自己在民进新会员见面会上发言时说过的那句话,“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得出色,做出成绩,才是为民进作贡献”。此话一出,即刻得到在场会员的掌声认同。从那刻起,他便一直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尽情地抒写着对民进的深情与热爱。
“最见津门繁盛处,双桥雨水万家烟”,2020 年,长篇小说《烟火》刚一问世就好评如潮。小说从 1840 年鸦片战争时期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时间跨度一百年。作品列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长篇小说选刊年度金榜”。独具天津幽默感的方言和那自然而然呈现给读者的天津历史和文化被誉为“津味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除小说创作外,王松还从事相声、戏曲等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2022 年,王松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员。他表示,一定继承老一代民进人的优良传统,深耕于天津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忘初心,再创新篇。
(202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