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荔,民进会员、武汉汉剧院副院长。2023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从汉剧新秀到国家一级演员、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从武汉市五四青年标兵到市劳模,从武汉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到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再到如今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一路走来,一张张证书、一份份荣誉背后,是王荔锚定目标不懈的努力与拼搏,是她豁达乐观付出的汗水和辛劳……
汉剧艺术的领军者
王荔是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第五代传人,主攻青衣、花旦和刀马旦。她全面继承了陈伯华大师唱腔花哨细腻、委婉深沉的风格特色,嗓音明亮、扮相端庄、文武兼备、表演细腻、刻画人物传神真切。在沿袭陈伯华表演风格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不断研究发展,用芭蕾舞、美声唱法、交谊舞等技艺对传统汉剧艺术进行创新,积极推动“陈派”艺术在新时代不断适应新观众。
2002年至2015年,王荔相继获湖北省牡丹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十三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期间,王荔代表汉剧参加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贵妃醉酒》节目,与京徽艺术家同台献艺,受到全国观众好评。2016年至2017年,她参加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代表剧目《宇宙锋》《红色娘子军》《王昭君》全国巡演。2019年,王荔主演《亡蜀鉴》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演员奖。2021年,她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2022年,她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
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恩师陈伯华把对汉剧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王荔身上,叮嘱她:“你的职责不光是演好角色,而是要关心汉剧的生死存亡,你一定要传承下去。”多年来,王荔不忘老师的嘱托,致力汉剧的推广传播和发扬光大。
王荔积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用,在海峡两岸及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大学,开展汉剧历史与知识、汉剧表演艺术技巧等讲座,并与观众开展互动活动;她倾心传授汉剧艺术,所带的学生多次获戏曲展演奖项;她赴澳大利亚、法国、美国、德国、墨西哥、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广东、西藏等地进行交流演出,得到当地专家与观众的好评;台湾观众看完她的《贵妃醉酒》,为她鼓掌长达5分钟;泰国诗琳通公主亲切接见并对她的表演高度赞扬;她主演的《宇宙锋》得到北京各大媒体与网站的争相报道,轰动一时。
甘于奉献的奋斗者
作为民进会员,王荔在武汉音乐学院等大中院校,为民进会员及学院师生表演和讲解汉剧名段;她在新中国成立、民进成立、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等纪念和庆典活动中均进行精彩的汉剧表演;她担任民进武汉市江汉区工委文化支部主任,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入会,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她作为民进十二大代表,赴京交流工作和学习心得;她积极参加民进武汉市委会举办的骨干会员培训班、新会员座谈会等活动。
作为武汉市政协常委,王荔积极参与大、中、小学校戏曲进校园活动,认真为师生授课,受到高度赞扬;在武汉电视台《政协论坛》、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等节目中,她建议加紧对方言的保护、汉剧的推广,不断增强城市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武汉市政协会议上,她为武汉戏曲发展建言献策,撰写了《关于振兴武汉戏码头的建议》《关于戏曲院团人才政策及培养的建议》《关于规划建设中国戏曲博物馆的建议》《关于建设武汉艺术中心的建议》等提案,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其中,《关于建设武汉艺术中心的建议》获评重点提案,2022年已进入建设阶段。
作为“武汉乃东智库”专家成员,王荔赴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对当地民族文化进行深入考察,调研了解藏戏,甚至因高原反应导致肺水肿回汉抢救。她为藏戏表演贡献“金点子”,帮助乃东民间艺术团理清了从生产管理到队伍培养、从节目创作编排到院团管理的发展思路,建立专门的排练场、引进年轻人才、排出原创作品,助力乃东打造“藏戏第一村”品牌。
作为志愿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王荔积极联络、多方筹措,向武汉市汉阳医院等20多个医院捐赠酒精、为社区捐赠体温枪。她积极投身抗“疫”歌曲《爱与我们肩并肩》的创作,并在学习强国、武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她下沉大集街西湾湖社区,帮助困难户联系生活物资、购买急需药品、邮寄快递;为孤寡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参与路口值守,进行入户大排查及推行健康码等工作。
心中有爱,生活就会自带光和热,王荔就是这样。在汉剧表演舞台上,她用奋斗实现理想和抱负;在多党合作事业中,她用行动诠释信仰和担当;在漫漫人生路上,她用热爱绽放着光芒,也温暖着你我他。
(202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