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以诗为引 用爱为墨

  人物名片
  林礼佳,民进会员,江西省语言文字专家库成员,九江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九江市首届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曾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荣誉,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30余节课例获国家级、省市级一等奖。
  不论在哪个岗位,林礼佳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凭着一颗求真务实之心,一腔执着上进之情,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2000年,年仅18岁的林礼佳被分配到一所地处偏远、面临破产改制的厂矿子弟小学。那里,教学楼破旧不堪,操场上杂草丛生。因为家长前往其他城市打工,很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面对艰苦的环境,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林礼佳并未选择退缩,反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踏上了教育之路。她潜心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孩子们的教学之道,以新颖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和同行的赞誉。她深信,“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
  林礼佳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和启发性。她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因教学能力突出,2006年她被选调到九江市九江小学任教。
  林礼佳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她带领班级的孩子们,为失去父母的孩子带去温暖和希望。“爱心义卖”“走进福利院”“同在一片蓝天下”一系列爱心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城区的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幸福的真谛,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向他人传递爱与希望。她所带班级也被评为“九江市学雷锋先进集体”。
  玲玲(化名)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林老师像妈妈一样,在我需要关爱的时刻她就站在我的身边,为我遮风挡雨,让我从无尽的阴霾中走出,重新面对希望的未来。”原来玲玲的父亲意外去世,家中陷入困境。得知消息后,林礼佳带头捐款捐物,并动员身边的家长共同担负起玲玲的生活费和学杂费。每年六一儿童节,林礼佳都会为她送去书包、连衣裙、课外书等礼物,过年时为她购置冬季衣物。在林礼佳的关怀下,玲玲逐渐走出阴影,找回了自信和快乐。
  在林礼佳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都值得被尊重和爱护。接手新的班级,小冯(化名)同学引起了林礼佳的注意,他上课坐不住,课间经常和同学打架。林礼佳耐心引导,教他如何更好地处理问题、收获更多的友谊。通过细心观察,她发现小冯很有运动天赋,就推荐他参加乒乓球校队,以此来磨练他的意志。几年训练下来,“小调皮”变成了文质彬彬的少年郎,在球场上展现出他的特长,还经常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并曾夺得江西省运会冠军。小冯的家长感激地说,是林老师的付出改变了孩子的一生。“看似调皮的孩子只是暂时没有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应该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美好,他们终将成长为我们希冀的模样。”林礼佳这样回答。
  2023年9月,为了提升八里湖新区办学质量,林礼佳作为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跨区域交流的一员,来到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担任校科研处副主任及一年级语文老师。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了新区,不仅承担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还带着一群一年级的娃娃们写出200多首诗,让孩子们爱上了读诗、写诗,在心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刚入学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哪里会写诗呢?起初,林礼佳通过自己编写拼音儿歌带着孩子们读读背背,朗朗上口的儿歌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孩子们喜欢上这样的学习形式,再配上自己创编的动作在课堂上演一演,上课的同时鼓励小朋友编上一两句,从学儿歌到玩儿歌。等到秋意渐浓时,校园里的银杏叶逐渐变黄,林礼佳和孩子们一起创作了小诗《银杏叶》,孩子们编第一节,她续编第二节,一下子点燃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一开始,林礼佳带着孩子们读教材里的儿童诗,然后进行仿写。写着写着,孩子们不满足于仿写,想要自己创作,他们拿着自己写的一两句话来问:“林老师,这样写可以吗?”林礼佳耐心地引导他们拓宽思路、完善语句,并指导他们将句子修改成一篇完整的诗作,再让孩子们配上好看的插图,一首小诗新鲜出炉。在她不断地鼓励、启发下,慢慢地,孩子们能完整地写出一首首诗。林礼佳努力将孩子们的优秀诗作推荐发表,半年来,陆续有14篇作品登上《浔阳晚报》。
  林礼佳深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
  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综合素养,她积极组织支部会员开展各项活动,为促进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她深入调研,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撰写了《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建议》《关于优化庐山索道购票及泊车的建议》《关于中小学校小规模化对鼓励生育起到积极作用的建议》等调研报告、提案和建议。她多次被评为九江市民进优秀会员和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以诗为引,用爱为墨。林礼佳用智慧与热情,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她让教育充满思想,让生命承载希望,让校园洒满诗意,为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4年6期)
  

      作者:宗作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