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人物名片
  谭爱华,民进会员,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教授。致力于食用菌研究38年,共主持和参与省市级教科研项目35项,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1项,宜昌市科技进步奖3项、专利8项,主编教材3本,发表主笔教科研论文40多篇。先后被评为“湖北名师”、“湖北省食用菌行业十大杰出中青年人才”、“宜昌市五一劳动奖章”、“宜昌市三八红旗手”、“宜昌市优秀专家”等称号。202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注意看,这是菌丝体,它的繁殖主要从一点向周围呈辐射状生长……”一名身材不高,面容恬静的女教师正在引导学生们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她就是202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食用菌生产技术》主创人谭爱华。她致力于食用菌研究,至今已38个年头。38年来,在三尺讲台,她教书育人,是学生人生的好导师;在农间地头,她造福一方,是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转动的“紫陀螺”
  1987年,谭爱华回到家乡从事职业教育,立志从菌种培植领域,为学生开拓一条创业致富之路,也开启了她的菌种研究之路。从此,年轻美丽的姑娘,戴着草帽抱着大纸箱经常往返于通往各县市区的班车上,在丛林、野地寻找野生菌资源,同事们戏称她为“香菇贩子”。上天眷顾这个勤奋沉静的姑娘,1999年7月,谭爱华在三峡河谷地带天柱山发现了一种野生食用菌,它像一个紫色的陀螺,静静地绽放在丛林间。谭爱华如获至宝。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谭爱华基本了解了这种菌的特点,这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珍稀食用蕈菌,在中国首次发现,属国内领先水平。此后二十年,谭爱华对紫陀螺菌的热爱从未止步,她的团队也不断壮大,成为研究和推广紫陀螺菌的“菇”勇者。她的“紫陀螺菌菌株分离及鉴定研究”项目结果被国内专家组鉴定为“研究水平国内领先”。
  耐心的谭妈妈
  作为一线专职教师,谭爱华每周都有16至20课时的教学任务。她经常说,“学东西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教育也是要有耐心的”。菌种分离,是食用菌生产技术重难点。为让学生学会各种菌菇的菌种分离方法,每位学生她都是手把手教。课堂上完不成的,就利用业余时间指导。
  秭归两河口镇太坪村村民,80后小伙儿王浩(化名),是三峡职院创业班的培训学员,当过搬运工、车间工,回乡创业种植食用菌,初期由于对种植技术一窍不通,亏了不少钱。谭爱华听说后,把他招为创业班学员,并经常主动上门给予指导。“谭老师像妈妈一样手把手教我,一直教到我学会为止,没有谭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已是小有名气的养菇专家王浩无限感慨地说。他的食用菌生产越做越红火,打算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发展菌菇旅游采摘园,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
  就是这样的“谭妈妈”,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用德技双修的“蘑”力,帮助和吸引着众多求学若渴的学子。她深入生产一线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素材,将神秘的生物世界与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融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成。
  致富的领军人
  “作为民进会员,我有一种想要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就是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帮助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
  为推广食用菌种植,帮助农民提高收入,谭爱华几乎跑遍半个中国到处取“菌”。从课堂到实验室再到试验田,她车轱辘似的连轴转,经过技术攻关,她和团队终于培育出适合宜昌本地种植的羊肚菌菌种。先后申报了校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市级农业项目,誓要使羊肚菌在宜昌落地生根。
  有一年下大雪。刚刚冒土的羊肚菌能否经得住风雪考验?谭爱华来不及多想便立即驱车前往海拔1000多米的长阳县榔坪镇沙地村,到羊肚菌试种户的大棚查看情况,待做完观察和记录,已是下午5点多。返程途中,由于雨雪雾大天黑得早,乡村公路根本看不清路。谭爱华下车靠着手机微弱的光线在前面探路,司机溜着没带防滑链的车在后面提心吊胆摸索前行。原本两个多小时车程,硬是走了7个多小时。凌晨才到榔坪集镇,饥寒交加的谭爱华衣服湿透,头发结成冰凌,双脚肿胀得连鞋子都脱不下来。
  秭归县熊家岭村的一位村民,是谭爱华重点扶持的种植户。2017年8月,该村民主动上门要求加入试验试种羊肚菌试种团队,谭爱华当天驱车150多公里,然后步行两公里山路到他家进行考察,并当场决定把熊家岭村作为半高山地区的试种点。11月中旬羊肚菌播种,谭爱华坐翻斗车爬上熊家岭,一个多星期,吃住在农家,现场指导大伙儿整地、播种、覆膜、搭棚。缺人手,她便喊来家人义务帮忙,终于种出了3.8亩的试验田。翌年2月,试验田里第一茬羊肚菌出土了,她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该村民家,日夜观察羊肚菌的生长情况,指导采摘。如今,该村民羊肚菌的种植面积已达到32亩,年纯收入30多万元,被当地评为“扶贫攻坚科技致富先进典型”。
  心怀民进担当,打造致富“菌”团。谭爱华和团队找到菌菇驯化钥匙,为宜昌山区、半高山地区的农民开启了乡村致富大门!现在,宜昌市羊肚菌的种植面积已从当初的100多亩扩展到2000多亩,年综合产值超过3亿元。
  (2025年1期)

      作者:□江筱薇 张永红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