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方北松,民进会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特聘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主持及参与16项课题(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国家及行业标准6项)研究;申请发明专利13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书籍2部。2019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2年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荆楚大地,有这样一位深耕文物保护领域的杰出人物,他叫方北松。作为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他以36年如一日的坚守,让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复活”。同时,身为民进会员、全国人大代表,他又肩负起为文物保护事业发声、为人民群众代言的重任,在不同的角色中书写着非凡的故事。
简牍修复,守文化瑰宝
从初入行时的青涩青年,到如今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领军人物,方北松以不变初心和无悔坚守,始终奋战在文物保护的第一线。
方北松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简牍。我国出土的简牍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甘肃三省,其中南方地区出土的多为“饱水简”,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质地脆弱,保护难度极大。刚出土的简牍,常常散成一堆,看似烂泥中黑乎乎、近乎朽腐的竹条木片,且出土后会因环境变化迅速氧化变黑。在尚未整理的定县汉简中,80%已发生弯曲变形,其中20%变形严重。面对困难,方北松没有退缩,他带领科研团队潜心钻研,探索出一套独特“绝招”,用于简牍的脱色、脱水保护。这一创新技术,让简牍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经过清洗、脱色、脱水,漆黑、字迹模糊的简牍恢复了原本的颜色,上面的字迹也清晰地再现在世人面前。一枚枚简牍上的内容,让那些早已湮没的鲜活生动的历史场景,一一被“唤醒”。
在抢救江西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时,5000多枚简牍仅清理便花了一年多时间。清洗简牍时,手要轻,用刷尖慢慢点刷,大面积刷洗很容易破坏墨迹。在抢救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和湘西里耶秦简期间,方北松一干就是9年,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最终整理出有字竹简7.6万余枚。“修复了这么多的简牍,没有一枚毁掉,没有一枚遗失。”他自豪地说:“不让那些凝聚祖先智慧、民族历史的鲜活史料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是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全国出土竹木漆器保护力量不足的问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先后在成都、长沙、南昌等地设立8个工作站。目前,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每年能为近7000枚竹简进行脱水保护,为国内27个省市、130余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累计实施文物保护项目200余项,给18万余枚简牍脱色、13万多枚简牍脱水,保护的饱水简牍占全国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这些简牍的文字记录涵盖了楚、秦、两汉、三国、晋等漫长时代的中华文明历史信息,成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多年来,方北松致力于“复活”简牍,其独创的简牍脱色、脱水工艺,抢救保护了大批珍贵简牍文物。他带领团队,先后主持及参与16项课题(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国家及行业标准6项)研究,申请发明专利13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书籍2部。凭借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卓越贡献,方北松于2019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2年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代表履职,践为民初心
方北松深知,保护文物、传承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2023年,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对自己的职责使命有了新的认识:文物保护事业不仅是个人的工作,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基层文物保护实际,2024年全国两会,方北松提出文物大省应提高文物保护工作预算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答复,答复表示将对各文物大省持续跟踪调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施策,推动地方政府增加文物保护投入。同时,督促各地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经费使用效率,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质量。
当前,荆州正统筹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方北松多次前往项目建设现场考察调研,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建议,并积极联系有关部门给予指导意见,推进项目落地。
2025年全国两会,方北松从文物修复技术领域提出相关建议,聚焦简牍信息提取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研发方面。“过去我们使用的设备是进口的,即将面临停产。”他说,从文物保护工作现状来看,自主研发这项设备不仅能提升简牍信息读取能力,还有利于考古工作发展和提高。因此,他希望能推动这项建议尽快落实。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方北松的每一项建议都是基于实践经验和深入调研,旨在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他说:“我是一名文物工作者,更是一名文化传承者。我将始终坚守在文物保护的第一线,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用信念扛起传承大旗。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文明的光芒将永远照耀着世界。”
无论是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方北松都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让古老的简牍“复活”,传承着中华文脉;他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为文物保护事业发声,为人民群众代言。未来,相信方北松将继续在文物保护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加强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贡献更大力量。
(202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