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书写技能改变命运的传奇

  人物名片
  杨金龙,民进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杭州技师学院整形涂装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杭州技师学院的实训车间里,全国先进工作者、民进会员杨金龙正带领学生手持喷枪,在金属板上勾勒出流畅的弧线。
  这位90后全国人大代表、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用16年时间书写了“技能改变命运”的传奇,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爱岗敬业汽修工楷模、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荣誉,培养出500余名技师、2000余名高级工,为行业企业培训技术工人3000余人次。
  多年来,杨金龙用他的匠心之路诠释着技能成才和匠心传承的真谛。
  喷枪淬炼:从大山少年到世界冠军 
  2009年,15岁的杨金龙带着对汽车的好奇走进杭州技师学院云南教学点。这个来自云南保山农村的少年,第一次触摸到喷枪时,就被它的神奇魔力深深吸引。“喷枪是有生命的,它能把金属变成艺术品”。他至今记得第一堂实训课上老师的话。
  为了练好喷枪的精准度,杨金龙每天重复上千次喷涂动作。夏天的训练车间里,温度高达40℃,他裹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天要换七八套湿透的工作服。
  2011年,在学院技能运动会上,杨金龙一举夺魁;2012年,他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汽车涂装项目大赛,在浙江省赛区夺得一等奖。他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亚军的成绩入选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得到进军世界赛事的机会。
  2015年,巴西圣保罗世界技能大赛现场,杨金龙面对20个国家的顶尖选手,在20个小时内完成6个高难度项目。“最后一个模块是车门双色喷涂,要求两种颜色在接缝处完美过渡”。他回忆道,“当时心跳到了嗓子眼,但喷枪在手中却异常稳定”。最终,他得到了94.77分,以绝对优势夺冠,实现了中国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培育英才:从金牌选手到执教杏坛
  杨金龙认为,唯有教书育人、回报社会,才能对得起国家的培养与支持。“我喜欢教师这个工作,喜欢教更多的学生”。载誉归来的杨金龙,面对企业开出的百万年薪不为所动,毅然选择留校任教。“我想把世赛标准带回课堂,让更多学生受益”。在“杨金龙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他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教学标准,对学生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教学过程中,杨金龙始终保留着一个习惯,就是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永远是讲授本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希望学生在将来工作时,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即使不是本专业也可以。”杨金龙认为,当一个人心怀热爱时,就一定会花很多时间去钻研,坚持下去就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他还将世赛中的“免磨底漆喷涂”技术引入教学,编写《车身涂装指南》丛书,推动浙江省数百家4S店采用这一工艺,为企业节约成本超千万元。
  身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教练的杨金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参赛选手,陪着选手一起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
  “杨老师对细节的追求近乎苛刻。”他的学生回忆道,“他要求我们喷涂的每一道工序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连走枪的角度都要用量角器精确测量”。在杨金龙的指导下,学生们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工作室每年培养出30余名技师、40余名高技能人才。
  匠心筑梦:从扎根职教到推动变革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民进杭州市委会常委,杨金龙始终心怀对职业教育的深厚情感,不遗余力地履行社会责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鼓与呼。
  杨金龙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职业院校、工厂车间,收集了上万条一线技工的建议,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在杨金龙的呼吁和推动下,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先后制定出台《桐庐县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行动方案》、《桐庐县产业学院建设方案》、《桐庐县产业学院认定标准及补贴细则(试行)》等,拨付用于技能人才培育资金1200万元以上,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产教融合。”杨金龙所在的杭州技师学院更是先后与磁性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合作,针对性成立5个产业学院及27个企业学院,目前已开设4个“订单班”,培养特定技能人才160名,实现“入学即入岗”。杨金龙还带领团队赴新疆阿克苏技工学校开展技术培训,将世赛标准植入当地职业教育体系。
  杨金龙坚持为一线技工奔走发声,他建议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推动高级工、技师毕业生享受本科、大专生同等待遇;呼吁加强职业教育宣传,让“蓝领”也能成为受社会尊重的高层次人才。“我希望有更多青年选择走进车间。当个技术‘好把式’,同样能获得认可和尊重”。不管是走访调研还是授课宣讲,杨金龙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我是一个走出大山的孩子,通过学习汽车涂装技术走上世界技能大赛舞台,然后回校任教。这得益于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杨金龙认为,年轻人凭借技能立业的好时代已经到来。
  工匠精神永不过时,技能人才大有可为,杨金龙的成长轨迹印证了“技能改变人生”的时代命题。在他身上,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照亮了更多职教学子的未来之路,激励着他们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2025年6期) 

  


      作者:肖晓露

Copyright © 2025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