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进德州市委会紧紧围绕参政议政这一主责主业,通过示范带动、淬炼队伍、品牌引领、健全机制等多项举措,参政议政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树立三个意识 把牢政治方向
树立政治意识。切实加强对参政议政工作的政治引领,形成由主委一把手挂帅、分管副主委和秘书长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从基层实际出发,通过举办集体学习、会员培训班、参政专题会等多种形式,各支部建立“议政学习日”制度。树立大局意识。引导会员紧紧围绕省市中心工作,围绕党政关切、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精准选题,做到胸中有大局。其中,市委会围绕全市社会大救助堵点问题撰写的民主监督报告,获市委书记批示,促成道路交通事故救助纳入全市大救助体系。树立前瞻意识。引领会员在参政议政中既要立足当前,不脱离实际;又要着眼未来,适度超前研究,从谋划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找差距、提建议,确保建议的高度、深度和力度。其中,市委会主委陈晓强撰写的《谨防PPP项目“挂羊头卖狗肉”》得到山东省委书记和常务副省长的重要批示。
做好三个引领 激发参政内驱力
发挥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引领作用。从市委会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支部主委做起,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撰写报告、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形成传统,做给会员看,带着会员干。近年,领导班子成员、支部主委、机关干部撰写的多篇社情民意信息被采用率、批示率分别达到87%和65%,在会内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加快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建议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入职门槛》等40多篇建议被全国政协和民进中央采用;《建议以 RCEP 协定实施为契机深化我省与日韩经贸合作》《关于推动我省数字经济赋能增效的建议》等30多篇建议被省政协选为大会发言或转化为集体提案。发挥会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引领作用。定期召开会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座谈,每年市两会前组织会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交流工作、介绍经验、上报信息,其中,市政协委员焦光利提交的《做好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建议》获民进中央2023年参政议政成果一等奖。发挥骨干会员引领作用。遴选40余名爱学习、有情怀、有担当的中青年会员成立参政议政骨干队伍,在调查研究、学习培训、组稿约稿上多压担子、勤做文章,及时开展调研课题交流、优秀信息分享、线上知识培训,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其中,袁敬华提交的多篇关于残疾儿童医保政策的建议和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获市委书记、市长批示6次,在会内率先垂范。
实现三个突破 营造比争氛围
实现参政议政“品牌化”突破。连续十年坚持举办参政议政论坛,历练队伍,提升素质。围绕中共党委、政府中心议题,广泛发动会员参与调研,遴选优秀建言成果,邀请会员在论坛展示,锻炼会员的脑力、脚力、笔力和展示力,营造会内竞相参政的良好氛围。十年来,参政议政论坛发布稿件突破400篇,参与会员突破200人,超过80名参政人才和年轻会员通过论坛展示脱颖而出成为参政骨干,参政议政论坛成为德州民进参政议政工作的“金字”招牌。实现骨干队伍“老带新”突破。引导老会员做好“传帮带”,新会员出好“新点子”,新老会员结对帮扶、联合调研、共同撰写、共同署名,各尽其能。2023年以来,新老会员搭配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20余篇,教学相长、相得益彰,队伍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积极分子“早上岗”突破。创建入会积极分子人才队伍,每年邀请积极分子座谈、参与调研和实践锻炼。近年来,组织积极分子上报社情民意信息和调研报告40余篇,十余篇得到中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其中,《关于优化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资源配置的建议》获市委书记批示,促成把“增加电动汽车充电桩供给”列为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
发挥三项作用 提升参政效能
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发挥核心枢纽作用。在机关服务上下功夫,根据会员职业特点、能力水平,形成“主委点题—实地调研—座谈研讨—推稿打磨—完成上报”闭环机制,提高参政议政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每年市两会召开前,组织提案征集动员会,根据市中心工作编印参考课题,指导会员建言献策,做到有的放矢;每季度转发全国及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参考课题,供会员参考、学习、练笔。健全审核把关机制,发挥用稿导向作用。始终坚持“言必有据,据必可靠”,即便一条短信息,也要认真走访核实,分析研究、归纳提炼,强调现实针对性;同时,引导会员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在调研中形成观点,在调研中找到解决办法,确保调研成果的科学性与真实性。用好激励约束机制,发挥正面引领作用。在会内开展参政议政“双一”活动,倡导每名会员每年至少撰写一件政协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信息,以此作为评先树优的基础条件;建立评先树优制度,每年坚持评选优秀会员、参政议政先进个人、优秀提案,给予表彰,并通过市委会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宣传推广会员先进事迹,引领会员以实际行动把“立会为公、参政为民”的精神传承好、发扬好。
(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