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前几天,笔者接到一个已经毕业十多年的盲生小安(化名)的电话,他开心地告诉笔者,他又添了一个儿子,如今儿女双全,感到非常幸福。笔者很担心他按摩店的生意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他爽朗地笑着说:“您放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就是多吃点苦的事,没什么大不了,我有手艺!”他的笑声感染了笔者,笔者也欣慰地笑了,但同时,小安的笑声也让笔者想起了另外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小安和他都是笔者班上学习非常认真的孩子,如今的小安自己经营着一家盲人按摩店,小日子红红火火,已经准备开分店了;而他,许久都没有消息,有学生说,他在火车站乞讨,也有学生说他好像在跟人学算命,还有学生说他当过吹鼓手。这个“他”,上学时笔者叫他“大壮”,不是因为他很壮,恰恰相反,他又瘦又小,笔者希望他能长得结实一点,所以喊他“大壮”。
  大壮在一个很平常的周末下午,被妈妈带着,随其他放学的孩子一起离开学校,之后再也没回来,原因是交不起伙食费。尽管也多次尝试联系大壮妈,但最终大壮还是没能回到课堂。这件事一直是笔者心头的痛。那以后,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因为有一些社会爱心人士捐助,几个经济困难的残疾孩子还是坚持完成了学业。
  其实从2003年开始,笔者所在的扬州市特教学校就已经在政策及社会各界支持下,先后免除了所有在校聋盲学生的学杂费、代办费、水电费、住宿费,这些费用每年近30万元,减免费项目和数额在江苏省内都是排名靠前的。但是,社会在进步,学校在发展,物价也是水涨船高,聋盲学生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膳食营养打不得半点折扣,每月的伙食费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种情况促使笔者萌发了利用政协提案来推动聋盲学生伙食费减免的想法,经过认真调研,笔者向扬州市六届政协一次全会提交了《关于免收聋盲学生伙食费的建议》(提案号194),提案很快被立案。
  提案答复期间,扬州市教育局财审处负责人,多次到扬州特校实地考察,同时奔赴扬州市所属各县市区特教学校,与特教学校班主任、家长、学生座谈,详细了解学生伙食标准、家长诉求,认真测算费用,寻求政策依据;还与残联、财政等部门会商,最终形成书面答复内容。在书面答复意见签署前,扬州市教育局财审处负责人还跟笔者就答复的内容见面沟通,征询意见,整个过程从初春到立夏,作为亲身参与者,笔者深知其中的艰辛。按照提案答复意见,仅扬州市直的特教学校一年减免的伙食费就达到60万元,减免的60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60万元,在十几年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提案内容实施后,扬州市成为了苏中地区第一个真正实现残疾学生上学全免费的城市。
  时间飞快,眨眼间,十多年过去了。这十多年里,扬州市域范围内没有一个残疾孩子因为经济困难失学。市特校从凤凰桥的老旧校舍迁出,来到杨庙镇上外观时尚、设计合理、风景秀美的新校区安营扎寨。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残疾孩子每天沐浴在欢乐、向上的氛围里,学文化、练技能,为美好的未来打拼。
  特殊教育全免费入学实施以来,特教学校没有了经济压力,全心全意谋发展。2010年起,尝试通过残疾人单考单招,实现聋人学生的高考梦想,让这些有着先天缺陷的孩子们,也有机会进高等学府。十多年来,从扬州市走出残疾人大学生120多名,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掌握一技之长,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反哺社会。仅扬州市特校就有7位聋人学生大学毕业后通过教师招考走上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与他们曾经的老师一起并肩战斗。这些聋人教师与聋人学生有相似的生活经历,特别能理解聋人学生的感受,他们自己的经历也成为聋人学生奋斗的标杆。120多名聋人大学生,背后就是120多个曾经在痛苦与崩溃的边缘挣扎的家庭、240多位在求医求学道路上历尽艰辛的家长,以及未来至少120多名出生在这些聋人大学生家庭的孩子,作为全免费政策的直接和间接受益者,他们正在或即将为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笔者担任过三届扬州市政协委员,提过很多提案,但这件“减免聋盲学生伙食费”的提案,从调研、到提交、到答复、到落实,是笔者最满意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提案。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件提案在解决提案本身的同时,突破了很多政策瓶颈,为后来扬州市一系列特殊教育普惠政策的陆续出台,提供了实操样本,也正是这一系列特殊教育普惠政策的落地,使得扬州市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率连续多年在江苏省保持前列,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扬州教育的均衡发展,体现了扬州大爱之城的本色。
  (2022年10期) 

 

  


      作者:□张晓梅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