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助推全国首个“平疫结合”病房投用

  按钮按下,气压梯度快速切换,关闭隔离门,缓冲区压力表上分别显示“-10pa”“-5pa”“+5pa”。
  “我们启动了病房‘平疫结合’快速切换模式,普通病房已快速切换为符合‘三区两通道的’‘传染病房’。目前,缓冲区内已实现负压状态,‘污染区’病房内同步启动独立排风装置后也实现微负压状态。负压状态区域内的‘污染’空气将通过装置过滤后排到大气当中。”
  2022年8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平疫结合”病房内,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与工作人员一起演示如何从普通病房“一键”切换为“传染病房”。
  这是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目前已在浙大邵逸夫医院6号楼正式投入使用。
  化解矛盾 节约医疗资源  增强公立医院的运营韧性
  为什么要建设“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源于蔡秀军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到浙江多地调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时的一些思考。
  蔡秀军将调研实践转化为提案,建议在当前多点散发的常态化疫情形势下,在全国新建或改建医疗建筑中,推广“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的建设,以备不时之需。
  “当时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地区均建立了传染病大楼或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这些建筑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发挥着定点收治重症病人的重要作用,但步入后疫情时代,大楼往往空置,运维成本非常高。此外,在重大疫情发生时,这些专门建筑的传染病房床位有限,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大多数综合性医院的建筑布局,并不具备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能力。”蔡秀军坦言。
  “疫时床位供不应求、平时资源无辜浪费”,蔡秀军敏锐地察觉到,化解这个矛盾对未来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有重要意义。
  当时,浙大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正在筹建五期大楼,蔡秀军便决定在新大楼里“做文章”。他瞄准了病房里最常见的“门”和看不见的“气压”:在500余张床位的原设计基础上,通过加装“隔离门”和“正负压装置”,调整功能布局,实现普通病房与传染病房的快速切换、无缝衔接。
  一旦“战疫”打响,关闭隔离门、启动正压负压装置,普通病房就能达到“三区两通道”的要求,快速切换成传染病房,相关病区马上进入隔离状态;没有重大疫情时,这些病房仍然各司其职,供日常医疗使用。
  普通病房与传染病房“一键切换”把阳光还给患者
  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6号楼24楼病区,病区走廊呈“八”字形,以护士站为坐标,空间被划分为三个独立区域,分别贴有红色、黄色、蓝色“腰线”,一旦“战疫”来临,每个颜色代表的分别是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一目了然。
  “除了划分三个独立区域,我们还设置了三组不同功能的电梯,配备两套新风系统,每间病房也都设有排风设备和过滤装置。”
  蔡秀军介绍,如果出现疑似或确诊个例,可通过单独的污染电梯转送患者至过渡病室隔离,关闭过渡病室与病房其他区域间的隔离门,形成微负压状态,不影响其他病房正常使用;如果出现大规模疫情,则关闭病房区域与工作人员区域之间的隔离门,将整个病区切换为隔离病区,形成有压力梯度差的第一、第二、第三缓冲区,避免污染空气往清洁区流动,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缓冲区里还有两件‘神器’,一个是‘出气筒’,将区域内的空气通过这个筒抽出,再经过过滤装置转化为清洁空气后排出;二是天花板的‘暗格’,原本是新风口、回风口,封闭后能避免未经过滤的空气流通到其他区域,保持缓冲区域密闭的状态。”
  可以看到,“平疫结合”病房都设置于采光较好的一侧,宽敞的空间,采光充足,通过大大的落地窗可远眺数公里外的钱塘江。
  “与传统传染病房集中布局缺少阳光照射不同,经过我们的反复推敲修改,进行了创新性的布局,希望把阳光还给患者,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到舒适,保持心情愉悦。”蔡秀军表示。
  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 树立医疗新建建筑物新标杆
  2020年7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指出:新建“平疫结合”区应当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机电系统配置上做到“平疫结合”,满足结构、消防、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要求。在符合平时医疗服务要求的前提下,满足疫情时快速转换、开展疫情救治的需要。
  在该文件发布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就通过前瞻性布局,创新性的设计五期大楼病房功能布局,以较低成本兼顾了医疗机构日常运行与疫情应急需求,实现了“平疫结合”“平疫双赢”,对今后我国医疗新建建筑物的设计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据介绍,浙大邵逸夫医院“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模式曾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得到全国政协委员们的高度认可,并在中国疫情应急分级诊疗模式沙盘馆作为中国抗疫成果向世界展示。 

  (2022年11期)


      作者:□金 晶 李文芳 叶筱筠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