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背景】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未成年人兜底保障、关爱救助服务体系逐步建成,但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机制健全、全社会参与、法治教育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持续上升,根据最高检公布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9.7万人,其中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约1万人,盗窃、强奸、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5类案件占比近七成。因此,有关部门和全社会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具体建议】
1.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有效合力。加强对家庭监护的监督引导,对因管教不严、监护缺位等情况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或受到侵害的,由检察机关向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开展家庭教育、跟踪回访。严格落实乡镇、街道、村和社区责任,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等进行重点监护。学校配备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恶性事件发生。引导职业技术学校采取灵活多样、校企融合等学习培训方式,降低招生门槛,扩大招生规模,防止未成年人过早流入社会。
2.激励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引导社会力量高度关注、广泛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公益项目、慈善捐助、法律援助、个案互助等服务活动。建立统一高效的强制报告受理处置机制,对不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又不构成违法犯罪的,支持用纪律和行业管理规范等手段追责。加强社工组织培育、培训及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营造全社会携手共育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3.加大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惩治力度。要加大对恶性案件的惩治力度,树立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效力,让未成年人敬法、畏法。开辟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心理干预和家庭指导工作,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减压疏郁、危机干预等服务,发现犯罪苗头现象要及时引导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4.着力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宣传。提升学校教师法治水平,让教师能够懂法用法,引导学生用法律保护自身安全,认真履行责任,杜绝“校园霸凌”。加强家长的法治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展家庭普法宣传,增强家长责任感,提高家庭教育的主动性。重点加大对未成年人进行普法教育,采取形式多样的载体,帮助他们学法用法,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2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