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再现礼乐交融的“中轴精神”

  琴瑟和鸣,箜篌声起。“钟鼓楼,听钟声;望鼓楼,雕梁画栋好巍峨。银锭桥,观西山;游北海,京华古韵满心头。”循着美妙乐声,古香古色的北京中轴线美景次第展开……非遗沉浸式器乐剧《中轴之光》在北京老舍剧场成功首演,该剧献礼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好评。
  《中轴之光》由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毛梦溪编剧、作词,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委员、著名国乐演奏家吴茜总导演和领衔主演。讲述了海归音乐学生与鲁班爷、乐神素女在中轴线上的文化体验故事,剧中人物从永定门、天坛、钟鼓楼等非遗建筑,运用箜篌、古琴、古筝等非遗乐器,非遗戏曲和非遗舞蹈交织融合,用沉浸式体验展现中轴线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出象天法地、中正合和、礼乐交融的“中轴精神”。
  剧中运用不同朝代的箜篌、古筝、古琴,甚至还首次演奏瑟、五弦琴、十弦琴等曾侯乙墓出土的复古乐器,并与非遗戏曲、舞蹈和绘画完美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与璀璨。
  中轴线上的文化漫步
  一弦一柱,演绎古今和美的音韵;一拨一捻,诉说千年的动人故事。在《中轴之光》创作分享会上,吴茜说她为了创作这部器乐剧花了两年时间进行酝酿,跑过17次北京中轴线,有骑行也有徒步,与胡同老人交谈,经常一采风就是一整天。吴茜是箜篌非遗传承人、知名国乐演奏家,她认为:“文化需要让人参与进来,才能打动人,才会让人有感知。”这也就是《中轴之光》这部剧采用沉浸式体验和“群众演员”模式的原因,让现场观众成为剧目表演的一部分,让他们一边能欣赏音乐,一边能体验非遗艺术。剧中先农坛祭祀舞蹈环节,这个概念是麦穗丰收,象征着祥和与平安,舞者手持麦穗与观众互动,让观众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也能收到这份祝福。
  吴茜在《中轴之光》中饰演乐神素女。素女这一角色来源于《山海经》里掌管弹拨乐的乐神。剧中,吴茜不仅要演奏箜篌、古筝、古琴,还首次演奏瑟、五弦琴、十弦琴等曾侯乙墓出土的复古乐器。“素女有一颗执着的心,用音乐播洒人间真爱。”在吴茜看来,乐神在中国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是礼乐制度,乐神素女用音乐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和进步。
  千年古乐器焕发新生 
  南北贯通的中轴线犹如一把标尺,标注着中国发展的进度,也呈现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气度,更书写着这座古都深厚灿烂的文化底蕴。毛梦溪撰写《中轴之光》剧本,并填写了剧中所有歌曲的歌词。“毛老师的歌词凝练、大气,很好地传递出中国文人对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和精神追求的理解与寄托。每一句歌词能直击人的心灵,赋予剧目大爱与情怀,升华了剧的境界。”吴茜进一步阐释,“北京中轴线这么有文化积淀的地方,又有了《中轴之光》的剧本和惊艳的歌曲、曾侯乙墓复古乐器在剧中的演绎,古韵新声更能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吴茜在创作分享会上向我国雅乐制作专家金海鸥先生表示感谢,金海鸥是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密码的唯一破解者、“中华和钟”的主要创制人,正因有老先生的无私帮助与支持,才能让这些古代乐器焕发新生,再现千年音韵之美。
  剧中的《雨燕之恋》这一幕运用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十弦琴复原件进行演奏,给观众带来繁华热闹的盛世景象。吴茜表示:“这一段十弦琴的演奏采用凤点头锣鼓经,并用现代音乐伴奏的形式,给人摇滚乐的感觉。这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个亮点。”
  而在《钟楼之光》这一环节,曾经失传的琴瑟和鸣中的“瑟”,这一复古乐器时隔两千多年在中轴线上重获新“声”。吴茜对此阐释:“我们用瑟的演奏来表现钟鼓楼之光,象征着前进、稳定和激情。这里主要突出北京元素的音乐,同时叠加曲艺说唱的风格。”
  创新演绎传统之美
  “愿听故宫一场雪,不负历史不负景。倘若世人都懂得,大美无言动京城……”这是器乐剧《中轴之光》中《愿听故宫一场雪》这首歌的歌词。对器乐剧来说,音乐就是它的灵魂,贯穿整部剧。“音乐是器乐剧的精髓,我们要用音乐与观众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情感的共鸣。”吴茜动情地说,“《中轴之光》这部剧我们是用民族的根、民族的乐,加上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以及不同的配器方式,来体现拥有中轴精神的现代人的方式”。
  《中轴之光》剧中使用的复原乐器,结合现代的元素,比如箜篌、三弦等乐器融入摇滚、流行、民谣等混搭风,在舞台上呈现新的音乐。“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或者说艺术作品,除了要有‘根’之外,还要有时代性。我们用这个时代的眼光去理解、诠释中轴文化,这是创作过程中需要深挖的音乐元素。《中轴之光》作曲的宗旨是古为今用,用古代复原乐器、现代乐器去展现中轴线上的景点与文化。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不仅有像故宫、太庙、天坛这样的古代建筑,也有像鸟巢这样的现代建筑,从古代到现代,音乐上也可以有类似的延续,在舞台上呈现传统元素视角下的现代音乐。”作曲何谐说道。
  非遗沉浸式器乐剧《中轴之光》用中轴延长线的理念,以现代标志建筑鸟巢为制高点,展现传承几千年的中轴精神后,形成中西结合的新的中国人的形象,也象征着热爱和平、奋斗前进的新的中国精神,这不仅丰富了传统民乐的表现形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2024年8期) 


      作者:本刊实习生 李可昕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