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文艺工作者是清贫的,也是寂寞的,很多演员10年乃至20年才能磨出一出好戏。在名利诱惑和现实选择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意志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较为普遍的职场价值观,很多从艺者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抢占流量风口,梦想一夜爆红成为网络红人,短时间内赚取用之不竭的财富。而戏曲演员的艺术黄金周期更短,很多人并不理解,常常有人问我:“张璇,你当了那么多年的演员,演过那么多出戏,扮演过那么多角色,有的剧,只怕你都演好几百遍了吧,难道,你就不累吗?不腻吗?”我想说:“不累那是不可能的,但,这是我选择的路,必须走到底,京剧就是我的生命!我无怨无悔!”
我天生喜欢唱歌跳舞,大人们都说我很小就显露出文艺天赋。再加上父亲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从小父亲就对我说:“要么快乐地玩耍,享受人生;要么就要当第一,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冲着这个目标,我每天练功、背台词、琢磨戏,这些几乎成为我的生活全部。在我还不理解、不知道什么是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京剧这一行;当我明白并真正理解了京剧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后,我决定永远坚守这一行。11岁那年,我独自从家乡出来,踏上了省城艺校的学艺之路,也越来越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我决心用一生来守护。毕业后,我要求自己保持最好的状态,从未允许自己有过一次的懈怠,坚持练功、学戏,勇敢接受挑战。凭着这股拼劲儿、闯劲儿和狠劲儿,一步一步从龙套走向配角,最终成为主角,我用28年的艺术经历,兑现了“落子无悔”的铮铮誓言。
磨杵成针,匠于心且品于行
戏曲表演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只要你对舞台有期待,想要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就必须持之以恒地训练基本功。所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365天,无一日可偷懒。
为了练功,我的腰脊椎和胸椎几度受伤,常常旧疾未愈又添新痛,带伤上台是常事。看似轻松的翻转腾挪,其实每一个身段都要经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苦练和打磨。剧团里,每天早上9点到10点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基本功训练。每当排练时间与训练时间冲突时,我们便来以戏代功,通过排戏确保功底不减。
2017年,我主演的京剧《辛追》赴南京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正式演出当天,由于水土不服、加上前期高强度排练等原因,我突发急性胃肠双向痉挛,同事们把我送到医院。为了保证演出,医生给我注射了吗啡,但是10毫升的量却未见好转,于是,我央求医生再注射10毫升,没想到遭到了严词拒绝,医生说:“再注射10毫升,会危及性命!”可是,全团100多人都在等着我,我不能丢下他们,我对医生说:“戏比天大!您就打吧,一切后果我自己承担。”就这样,我签下了保证书,又注射了吗啡,在一众医护人员的护送下重返演出现场。可是,在上场前的最后一分钟,我还躺在后台的地上无法动弹,神奇的是,锣鼓声一响,我竟然站立起来了,在同事和医护人员们万分焦急的注视中我走进了聚光灯,直到落幕,我再一次昏倒在地、不省人事,睁开眼晴,就已经又一次躺在了医院的抢救室。在我的坚持下,剧团顺利地完成了那场演出,然而,我也因此导致了左肾急性衰竭,身体机能受到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得此消息后,父母心痛不已,他们第一次提出了让我放弃京剧的想法,我知道前路还有更多的苦要吃,更多的汗、更多的泪要流,我也深知病痛的折磨也许要伴随我的一生,但一想到就此要我离开心爱的舞台,我怎么割舍得下?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愿意用一生来守候。
笃行致远,承于艺必创于新
“德艺双馨”历来就是文艺工作者一生追求的目标,我们既要有戏比天大的操守,也要有守正精业的执着,更要有薪火相传的态度,才能不负这一袭戏服、不负这锦瑟韶华。
我们是京剧人,我们的责任就是坚守在传承、弘扬、发展京剧艺术的一线,为湖南京剧艺术的传承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在整理改编传统戏的同时,积极探索文旅、文博融合发展之路,用国粹演绎国宝,用京剧艺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注重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讲好中国故事,分别于2015年、2020年、2023年创排了舞台版《辛追》、博物馆文旅融合版《一念·辛追梦》和舞台版《皿方罍》文博题材三步曲,其中,《一念·辛追梦》于最近成功获得了文旅部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2024年还将创排“一念”系列的《一念·橘洲梦》。2024年,正值完罍归湘十周年,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与湖南博物院联合打造了文博题材新视觉京剧《皿方罍》。这部剧是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第一部当代题材剧目,我们在尊重传统戏曲美学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剧情的写实、情感的写意添加了现代科技元素,实现了雅俗共赏,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巡回演出了 30多场,好评如潮。专家感叹:“这部京剧巧妙融合了湘博、湘菜、湘绣、湘酒、湘音、湘戏(花鼓戏)和湘事,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已逐渐探索出一条独有的‘新湘京’模式。”
从艺这些年,我先后获得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文化系统“艺德标兵”、首届文旅部“全国青年拔尖人才”、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首批入选湖南“三百工程”扶持青年文艺人才等多个奖项,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誉。2020年,我饰演革命现代京剧《向警予》中的向警予一角。凭借这部戏,我幸运地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 角奖”,成为湖南省目前唯一一位梅花奖与白玉兰奖的双奖得主。
所有的荣誉不只属于我,更属于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我的目标和任务是带领我们优秀的团队,创作、打磨更多的精品剧目,勇攀艺术高峰,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我与京剧的关系,是鱼儿与水的关系,它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份传承、一种责任。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对待任何一场演出我都会用心用情、尽心尽力,恪守“戏比天大”的从业理念,持续塑造大众喜爱的角色、演绎观众青睐的故事,让大家了解京剧、爱上京剧、传承京剧,用实际行动让京剧的艺术之光、文化之光更加闪耀。
(202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