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让『舌尖上的非遗』丰沛

  云南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有滇红茶、贡茶、大益茶、下关沱茶、宣威火腿、蒙自过桥米线、德昂族酸茶7项食品制作技艺。此外,建水汽锅鸡、大理乳扇、昭通酱、牟定腐乳、丽江粑粑等省级非遗和德宏傣族酸笋、文山三七炖鸡、保山永昌板鸭、怒江漆油鸡等地方非遗也丰富多彩。让这些“舌尖上的非遗”伴随“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深入千家万户,传播滇系美食文化魅力,是云南文化强省建设的应有之义。
  滇系非遗美食的传播既要突出特色、又要适应大众,必须提高烹饪技术、更新经营理念,完善从山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打造面向全国消费者的“过口难忘”和“想吃就吃”的消费形态。
  为此,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经营主体。积极扶持非遗美食项目创办实体经济,加强对其在市场化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扶持,如鼓励传承人及时注册商标、申请技艺专利等,在实体发展中更好地实现传承。
  第二,做好分类发展引导。对已有生产标准的非遗美食,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领支持,市监、工信、农业农村、商务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区域公共品牌塑造、中小企业集群、原料基地建设、品质管控、市场渠道开拓工作,“聚群成链”,发展地方名特优产品群。对尚无生产标准的非遗美食(多为小吃类),市监部门可联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组织研发机构从原料筛选、食材搭配、制作流程到产品呈现过程形成标准;文旅部门配合做好店面摊位设置、宣传推广设计,让小吃类非遗随文旅开花。
  第三,引导推广路径创新。拓展产业边界,实现非遗传承与其他产业发展协同共进。一是引导企业或第三方生产性服务机构运用大数据分析全国消费者口味偏好,优化制作技艺,持续开发新产品;二是整合地方非遗品牌资源,深度挖掘历史人文故事融入品牌建设,推动与旅游、文创产业融合,打造主题文化旅游线路、开发文创产品、举办实景演出等;三是借助跨境电商做海外预制菜,让滇系非遗美食走出国门。
  第四,依托“技能云南”深耕人才培育。学习“川菜学院”经验,鼓励院校与传承人合作,构建滇系美食传承教育体系,做精做好非遗美食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办好评选竞赛,切磋交流技艺,提升从业者整体技能和经营水平,扩大就业、壮大队伍。
  (作者系云南省政协常委、民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会主委)
  (2025年8期) 

      作者:□王 全

Copyright © 2025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