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重要趋势。然而,无人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法律与保险挑战,尤其是在交通事故赔付领域。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在无人驾驶险种设置及相关标准制定上尚存诸多缺失与盲点,这不仅影响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问题包括:险种缺失与保障不足;责任划分不清与赔付难题;技术标准与规范缺失;公众认知与信任不足。
【具体建议】
1.增设无人驾驶汽车专属险种。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特点和风险点,保险公司应尽快开发并推出专属的保险产品。这些产品应涵盖技术故障、算法错误、黑客攻击等新型风险,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全面、充足的保障。同时,保险公司还应根据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接受度,灵活调整保费和保障范围,以满足不同车主的需求。
2.明确责任划分与归责原则。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无人驾驶汽车的责任主体、归责原则及赔偿范围。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责任划分体系。同时,还应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公安、交通、工信、保险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确保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迅速、准确地确定责任归属并依法进行赔付。
3.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政府应加强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管理工作,建立完整的体系框架。可以组织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还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和技术成果,推动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4.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保险公司和政府应共同加强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及其保险产品的宣传和教育。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无人驾驶技术的相关知识、安全性能及法律地位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还应积极推广无人驾驶汽车保险产品及其保障范围和理赔流程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信任度和认知度并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5.推动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在推动无人驾驶汽车保险发展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的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或机制,实现汽车制造商、软件开发者、车辆运营平台及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以便更好地评估风险并制定合理的保费和保障范围,同时还应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无人驾驶汽车数据的合法使用和保护个人隐私权益不受侵犯。
(2025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