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聆听叶圣陶的家风

  有幸借机关开明论坛的平台,目睹久仰大名的叶小沫老师的风采,聆听她讲述民进前辈——爷爷叶圣陶的家风,受益良多。
  叶圣陶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主席,民进会内尊称“大叶老”,长子叶至善担任过民进中央副主席,会内尊称“小叶老”。叶小沫老师和他们在大家庭里共同生活了40多年,耳濡目染爷爷和父亲的为人处世风格,深受教益,亦深得传承。“很多人说叶圣陶是个伟大的人,要记下来他说的话、做的事,但他就是我爷爷啊,谁家都有的爷爷,很普通”,叶小沫老师坦言道,自己直到退休后才开始学习、了解、研究自己的爷爷,看爷爷写的书,也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爷爷深受那么多人的爱戴,而他,的确是一个平凡却伟大的人。
  随着叶小沫老师的娓娓道来,叶老以及小叶老高尚的品格风范,如一颗颗闪耀的珠宝,缀连起他们平凡却伟大的一生,舒展开一幅朴实无华的家庭生活画卷。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却无不熠熠生辉,交织着他们的人生智慧与德行风范。而又想起愈多民进前辈的鲜活事迹,分属于同一个或不同的时代,却都宛如同一类人、切近的家人,民进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汇聚辉映,我忽然懂了,这便是民进之光,折射着独特的虹彩——
  社会性。他们都不愧为睿智的学者与综合型领袖,清楚道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对政治时局、对社会发展、对公共事务有着深深的关切,如何为大众谋、为更多数的人谋,如何将一己融入时代洪流,自觉作推动社会进步之一分子。
  群众性。叶小沫老师说,爷爷总是为他人着想,他说人在社会上不是独立的人,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别的人,所以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着想。叶老教他们写信时信封字迹绝不能潦草,因为得让邮递员辨认出投往哪里;在家关门、挪椅子都要轻轻的,说话不要大嚷大叫,以免吵到隔壁邻居。叶老等许多民进前辈,他们对旧社会的底层劳苦人民、新社会的工人农民都发自内心地同情和尊重,尊重邻居、工作人员、家里的阿姨等身边每一个人,都像周建人少年时与鲁迅为黄包车夫包扎伤口,冰心在歌乐山写就《小橘灯》,郑振铎为邻居孩子们过石榴节……他们家有位阿姨,从小姑娘起帮忙照顾叶老,后来照顾小叶老,从未更换过,直到离开了还是亲如一家人。叶老从没摆过“大官”的架子,没有高声说过一句,每遇见工作人员、清洁工也都主动问好。叶小沫老师年轻时想去下乡北大荒,她母亲不同意。叶老彼时已在病榻上,却非常支持,说:“小妹向往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我要是年轻,我也会想去。”支持孩子到农村中去了解农民,锻炼自己。
  求真性。有人问,您这四十年从叶老身上最大的受益是什么?叶小沫老师沉吟了几分钟道,爷爷这一辈子,如果非说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认真”二字。在他眼里没有大事小事,他做任何事情都特别认真。在后代入学问题上,叶老也曾经考虑过是不是让自己的孩子、孙子进一所“好”学校,但他“不甘心让孩子们做呆在暖房里的花朵”,最终他们都是就近入学了普通学校,一路全凭自己努力考学和找工作。叶小沫老师在黑龙江教书的时候,叶老经常过问关心她的学校,有多少孩子、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情况,都事无巨细地“真的记在了心上”。 他还特意买了一幅中国地图托人带给叶小沫,让她把地图挂在墙上,告诉同学们,他们这个地方是在中国地图上多么微小的一个点,以启发他们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叶老认真建议她,可以再挂一幅世界地图,要培养学生放眼全球的胸襟。叶小沫老师后来考进《中国少年报》做编辑,叶老知道了,说:以前我们的工作影响几千几万人,你的工作能影响一千多万学生,了不起!问起她弟弟的工作,是在汽车厂做工人,说:能让这么多的汽车在路上跑起来,了不起!小叶老也曾说,父母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哪有那么多的龙、那么多的凤?能自食其力,对社会有贡献,我觉得都很好。曾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的叶老从未用自己的职权或影响力干预后代的发展道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感知人间的酸甜苦辣,在真切的实践中去探寻真理。
  传承性。叶老的家风有口皆碑,离不开文化氛围与传承。作为旧时代家里的长子,学习优异的叶老自觉放弃学业,主动扛起家庭责任,对亲人不离不弃,尽忠尽责,孝顺双亲、与夫人相濡以沫、与子女其乐融融。在他的熏陶下,儿孙们都喜爱文学和文字工作,叶老闲暇时会教他们刻章,和他们一起诗词唱和,还抽空审阅整合他们少年时写下的文章,题名《花萼集》。在教育问题上,叶老注重的是帮助提高他们的真才实学,塑造他们的高洁品格。小叶老在京外干校期间,他们父子之间的书信往来,谈天话地、亲密无间,留下了《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40多万字。叶老曾为叶小沫老师亲自挑选字典、亲手包裹好,亲去邮局寄送到北大荒,帮助她更好地教学生;叶老从叶小沫还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她写作文,帮她改文章,圈圈点点,如同“批改小学生作文一样”严谨细致。叶老自我要求特别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对他人却很宽厚。叶小沫老师谈起人生第一次考试是汉语拼音,考了38分。“小孩子家,只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分数不好”,但中午一大家子吃饭,没有一个人数落她,都安慰她说没有关系、看看错在了什么地方,下次就不会错了。叶家浓浓的亲情,便是孩子们最暖的寒衣。
  人文性。叶老的名篇佳作影响了一代代人,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第一篇,“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点亮了多少人由此探索新知的天空,梦想便从这篇简洁童趣的诗歌启航。《稻草人》的悲苦、《多收了三五斗》的无奈、《古代英雄的石像》的讽刺、《爬山虎的脚》的活泼、《荷花》的清新、《记金华的双龙洞》的逼仄、《苏州园林》的精巧……拟课标、编教材,连“语文”作为学科名称也是由他而提,他为新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实际上他所参与的,是一项中华民族的铸魂工程。没有公主与王子、巫婆与王后,却自有中国式的魔法和神奇,有着来自大自然与中国文化、真实社会最动人的力量。至于写作,叶老曾教导孩子们,无论写信写文章,内容都要清楚,站在读者的角度写,不要让读的人看不懂、去猜。叶小沫老师告诉我们,叶老写作也是有“秘诀”的,那就是要写自己最清楚的事,写自己最想说的话。
  作为机关干部,组织性纪律性培养着我们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打造着忠诚、干净、担当,而前辈们的凡人小事,无疑领略到了大家风范的另一面,满满生活感的温情脉脉。叶小沫老师说,“我们的家风,没有一条留在纸面上的家规,没有传了多少代成文的家训,爷爷也从没有说教,但回想起来,每一件事都是在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送到目的地的时候,我搀扶叶小沫老师下车,她忽然冲门口喊了一声“永和”。我才注意到,门口有位灰黑布老头衫的大爷,正推着一辆灰黑色的自行车要进小区。我在心底“哦!”了一声,原来这是她提及的弟弟。他听得唤,便停住了车,立在那里,侧过身来看向这边,微笑起来,和我们示意。等着叶小沫老师走过去,姐弟两人一起蹒跚走进小区。一个推着自行车,一个拎着布袋子,他们的温和、安静与平常,就像刚买菜回家、商量晚饭做碗打卤面的普通老人。金色夕阳穿越交织的林叶,他慈眉善目地微笑起来的那一刻,我猛然被深深震撼——我亲眼见到了我们景仰的前辈叶圣陶。
  (2024年1期)

  


      作者:□施海燕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