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柴德赓与苏州民进的成立

  柴德赓(1908—1970年),字青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1955年,调往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之一),创建江苏省属高校第一个历史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筹建民进苏州地方组织。
  1953年,45岁的柴德赓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他不会想到,两年后的他会离开生活了20多年的北京,去往苏州工作,直至终身。
  那一年,苏州园林局在修整苏州天平山龙门时,用已经倒塌的康熙年间范仲淹的后代范瑶所建“白云亭”残石、构件,重新建造了一座六角亭,取名“青峰亭”(民进苏州市委会第二任主委谢孝思1956年题写了楹联),亭旁有摩崖石刻“青峰”字。或是天意使然,这青峰亭,果然迎来了一位“青峰”先生——柴德赓。他,为苏州的历史、文化、教育和参政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启与苏州的缘分
  柴德赓到苏州,缘起教育大家、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吴贻芳。
  当时,吴贻芳到教育部申请高校教师名额,正好遇上教育部要派柴德赓去西南师范学院任职。吴贻芳当场做柴德赓的工作,请他到江苏,期待他在江苏高校教育创办历史系。当时江苏省属高校中仅有历史专科设置,并无历史系。柴德赓从北京出发时,江苏省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历史系设立在南京师范学院还是江苏师范学院才最后确定。这个决定,开启了柴德赓与苏州的缘分。而柴德赓到苏州的初衷,是在位于苏州“东吴大学”旧址的江苏师范学院创办省内第一个历史系。正如时任江苏师范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杨巩介绍柴德赓时说:“柴德赓教授是从北京师范大学调来的,服从教育部安排,支援地方院校到我们江苏师范学院任教。柴德赓在师大是历史系主任,是被毛主席称为国宝的历史学家陈垣先生的入门弟子和助手,在北京,在史学界是知名教授。”这是柴德赓当时的身份标签,也确定了他到苏州的目标任务。1955年,柴德赓在苏州的活动一直围绕历史、学术、教育、地方文化……
  谋划组建苏州民进
  1955年11月底,民进创始人之一,时任民进中央理事会副主席王绍鏊到苏州访问。
  王绍鏊的苏州之行开启柴德赓一段新的职责使命。
  1950年10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向各民主党派提出发展成员的建议。1951年初,中共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拟定了《1951年协助各民主党派发展党员的建议》,还提出在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方针上,建议:“主要应该在大、中城市和省会就现有基础加以发展,使之具备相当规模,而不要采取分散力量,到处搭架子的办法。”
  1950年,民进总部召开第三届中央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组织发展问题。会议作出了《关于发展与巩固组织的决议》。1951年8月,民进第三届中央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关于建立基层组织,加强组织教育,进一步发展组织的决议》,确定全会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在大中城市发展组织和建立新的分会,建立基层组织,并强调要以中小学教师为本会的主要发展对象。此后,民进总部召开多次会议,制定相关文件,成为后一阶段组织发展的重要依据。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55年12月1日,王绍鏊在苏州约见了柴德赓。王绍鏊介绍了民进总部的安排,将委任柴德赓为民进江苏省筹委副主任委员,在苏州市建立民进组织,并安排范烟桥(王绍鏊与范烟桥都是苏州同里人)参与工作。
  1951年1月柴德赓加入民进,介绍人是时任民进中央主席马叙伦和陈伯君。在他的入会申请表上,马叙伦亲笔写下对他的评价:“柴君思想前进,办事有才。” 来苏州前,柴德赓在北京任民进北师大支部主任、民进北京市理事会组织委员会  副主任等职。
  也许正因柴德赓在北京已有一定的组织工作经验,故民进中央委以筹建地方组织的重任。自此,柴德赓开始根据组织要求着力推进苏州民进组织的筹备工作。
  他在工作日志中记到:
  (1955年)12月5日,晤金兆梓,谈民进在苏州建立组织事。
  12月6日,民进中央常委徐伯昕到苏州落实苏州民进基层组织筹委会的工作。
  12月7日,叶圣陶来江苏师院考察,吴研因、徐伯昕陪同,与之面。访秦和鸣谈民进筹建工作。
  12月8日,再得王绍鏊函,谈在苏州建立民进基层组织事。
  ……
  在苏州创建民进基层组织,具有一定困难。当时,在苏州的民进会员仅三人,金兆梓(在上海加入民进)、钱兆隆(在南京加入民进)与柴德赓(在北京加入民进)。而苏州已经成立民盟、九三、民革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苏州的很多名人已经加入其中,民进新建组织会面临人才问题。
  柴范二人经讨论商定先从苏州的文化界选拔优秀人士。二人首先找到周瘦鹃,再由周瘦鹃联系到程小青,进而号召动员了蒋吟秋、陈涓隐、谢孝思、顾公硕、余彤甫、曹汉昌、柳君然等一批文化界人士。大家原本就是相熟的朋友,志同道合,听了柴范二人对民进组织情况的介绍表示愿意参与创建成立民进苏州市基层组织,一起工作。江苏师范学院和中小学也分别开始动员发展。
  至于组织架构,经商讨根据愿意入会人员的特点,筹划成立3个支部:基于文化界人士的文化支部,主任顾公硕;基于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乃至师范学院其他教师的江苏师范学院支部,主任钱兆隆;基于苏州高中等中小学教师的中小学 教师支部,主任袁建平。在发展会员的同时不断充实组织架构。
  根据这些初步设想,筹备组成员开始为组织建立积极工作。柴德赓在《在苏州建立民进组织》中写道:
  1955年秋,我来苏州,这里没有民进组织,我也没有参加政治活动。这年冬,民进秘书长徐伯昕来苏州,开始和我谈起,准备在苏州建立民进组织,我已和统战部谈过了。后来,民进中央副主席王绍鏊来苏州,找我到统战部,并和范烟桥见面,范当时是苏州市文化处处长,王和范是同乡,在我来苏州以前,王和范早已谈过在苏州建立民进组织的打算……
  1956年4月,徐伯昕、葛志成到苏州,柴德赓与之一同至苏州市委统战部协商筹委会事宜。
  1956年6月8日,民进苏州筹委会召开小组会,民进中央的两位常务理事严景耀和雷洁琼到苏州,专程关心组织筹建工作。
  筹备成立苏州民进
  1956年7月,民进苏州市筹备小组成立,柴德赓、范烟桥、谢孝思、钱煇唐、范崇鑫为筹备小组成员,召集人为柴德赓。据《中国民主促进会史》载,1956年8月,民进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全国共有6个分会和广西、陕西、武汉、南京、旅大、抚顺、苏州等7个分会筹委会,300多个基层支会(小组)。由此可见,苏州是全国较早成立民进组织的地方之一。
  1956年8月,柴德赓赴京参加民进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修订了会章,从组织上、纪律上为实现工作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9月16日,柴德赓到民进苏州市筹备小组传达大会精神。
  柴德赓在《民进在江苏师范学院建立支部的经验》中记录了基层组织发展建设情况:
  到了我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发展方向更明确了,9月14日师院支部建立,当时正式会员只有6人,正在填表的有2人。到1957年3月底,已有会员17人,正在填表的2人。初建支部时,只设正副主任,现在又添了一个组织委员,一个宣教委员,组织支部委员会。正教授4人,副教授2人,教员7人,讲师2人,助教1人,科长级职员3人。当1956年底,工会选举积极分子的时候,民进14个成员,除了工会副主席的一人不在评选之列外,共有7个会员被评选为积极分子。这些同志在工会是积极分子,对教学工作是努力而且有成绩的。在政治上最初并不都是进步骨干,是加入组织以后逐渐起来的。对本会是衷心热爱,以加入组织为光荣,对组织的决定,能去贯彻,这个支部的发展和巩固工作,一般说来是正常的。
  民主党派是政治党派,思想教育是党派的生命线,特别是新开辟的点,对组织成员进行思想教育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对成员进行思想教育,方式很多,有听报告的,有个别谈话的,主要依靠组织生活。高等学校的组织生活,时间不易安排,可是实践证明,如果从领导到成员真正明白了组织生活的重要,时间还是可以克服的。我们自从成立支部以来七月中,每两周一次组织生活,时间是保证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学习会的性质任务,讨论时事政策,漫谈入会后的体会,交流科学研究心得,谈谈实习问题,游园谈心等等。
  学习会的性质任务,是组织教育中首先的事情。一个民主党派成员对党派的认识如果模糊,不但不能起好的作用,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有了学习会的性质任务后,对会的方向明确了,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了,政治责任感加强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他还总结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经验“监督成员做好工作”“协助中心工作”“做好团结工作”。他认为,能做好基层组织发展建设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党委领导和帮助;主动靠近党,争取党的领导;发展与巩固正常;会员热爱组织。
  基层组织发展有了一定基础,民进苏州市地方组织的建立逐步提上历史日程。
  1956年10月15日,柴德赓得知许广平副主席在上海工作访问,立即给民进总部去信,汇报苏州市筹委会的工作情况。信中说道,“筹委成立已拟定计划……初步定在10月21日,希望总部能请一位负责同志来苏州指导”。
  信中还提及了时年70多岁的教育家,苏州振华女中(当时为江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王季玉希望发展入会的想法。
  柴德赓积极投入苏州民进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筹建推进工作,民进人的影响力和组织的活力吸引了许多当地文化界有识之士,苏州民进筹建工作已经展示出较强的生命力。
  1956年10月21日,民进苏州市筹备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柴德赓、谢孝思、范烟桥、金兆梓、钱煇唐、陈涓隐、范崇鑫组成筹委会,柴德赓及谢孝思、范烟桥分别任筹委会正副主任委员。筹委会的成立,开启了民进在苏州地方发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民进苏州地方组织的初步形成。
  柴德赓时任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江苏省筹委会副主任委员、民进苏州市筹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等职,他在民进中央总部的指导下,在江苏省和苏州地方的支持下,不断推动苏州民进地方组织的顺利成长。
  作为民进江苏省筹委会副主任委员,他还积极帮助筹建民进江苏省委会。曾多次与范烟桥等赴南京协商江苏省、无锡市、南通市、扬州市等地方组织筹建事宜。
  1957年3月31日,民进江苏省筹备委员会成立,吴贻芳任主任委员,古楳、胡颜立、柴德赓为副主任委员。4月25日,民进苏州专区、市筹备委员会成立,柴德赓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57年5月,民进中央在上海召开江浙沪两省一市经验交流会,柴德赓在会上作题为《民进在江苏师范学院建立支部的经验》的专题经验介绍,得到与会领导的重视,也为其他地方筹建基层组织提供了经验。
  作为民进苏州地方组织负责人,柴德赓代表民进苏州市筹委会参加了苏州市政协、中共苏州市委统战部的各类会议,还参加苏州民进各支部活动。民进会员程小青、范烟桥、金兆梓、周瘦鹃等也都参与到市政协相关活动中。期间,柴德赓还积极开展筹建民进苏州市委会工作。
  1958年5月4日,民进苏州市委会正式成立。市委会委员:柴德赓、谢孝思、范崇鑫、胡达修、邹仁海、施仁夫、袁建平、范烟桥、汤山源、陈涓隐、顾公硕、嵇同耀、曹汉昌,中共苏州市委统战部马崇儒,民进南京市委会司晓南参加成立大会。
  民进苏州市委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主任委员柴德赓,副主任委员谢孝思、范烟桥,常委胡达修、陈涓隐、袁建平、范崇鑫。司晓南到会讲话。5月13日,召开民进苏州市委会第一次常委会。由此,苏州民进地方组织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基层组织逐渐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此时,距柴德赓到苏州仅一年半时间,他的积极作为为民进苏州地方组织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9期) 

  


      作者:柴念东 黄素心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