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风云画卷中,民进创始人之一赵朴初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他的智慧与魅力。
赵朴初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虽生于动荡年代,却以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浪潮之中。他既是卓越的佛教领袖,一心向善,弘扬佛法,为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又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积极奔走,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诗词书法,更是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造诣,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深情。
赵朴初始终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积极推动民进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团结了一大批宗教界、文化界、教育界等各领域的人士加入到民进组织中,推动民进的发展,对建立和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卓越贡献。
茶禅一味 书通佛理
受家庭的影响,赵朴初很小就与佛结缘,严守戒律,平生喜好品茶、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赵朴初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民间外交。1990年8月,中华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时,本来答应参加会议的赵朴初后因一项重要外事活动未能参加,特写来《题赠中华茶人联谊会》一诗祝贺,诗中有句:“不羡荆卿夸酒人,饮中何物比茶清。”不羡慕酒多好喝,一杯清茶足矣。
赵朴初在与日本僧人交往时,接触到日本茶文化,在《八芳园夜宴口占》中写道:“白饭清茶佐泽庵”,泽庵是日本人对酱萝卜的称呼,“每食以茶泡饭,嚼酱萝卜”。他在《忆江南十四首·访缅杂咏》中写道:“清味嚼茶姜”,姜和茶融合,别有一番清味,这就是对外交流中的茶文化特色。随着对日本茶道精神的了解和深入,赵朴初发现中国的茶文化比日本的更早、更博大、更精深,在《题〈中国——茶叶的故乡〉》中写道:“东瀛玉露甘清香,楞伽紫茸南方良。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天涯认故乡。”东瀛,即日本,有玉露茶;楞伽,即斯里兰卡,有紫茸红茶,这些都不及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比起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都望尘莫及。
除了对茶的影响,赵朴初书法造诣颇深,他将佛学思想和禅意融入书法创作中,使作品充满了禅意和哲学意味,博观约取,兼采众长,既吸收碑学厚重沉稳、刚健雄浑的特点,又吸收帖学清隽流美、秀逸绰约的美学,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世人称之为“赵体”,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妙笔生花 题诗汾酒
赵朴初不饮酒,但作为诗人和书法家的他,有时会写酒赞酒,为中国酒文化宝库增添了亮色。
1978年10月11日,赵朴初陪同“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第一次友好访华团”赴山西参访,途中到杏花村汾酒厂参观,内心被深深触动。汾酒的酿造工艺自古老的杏花村起源,历经岁月的洗礼、朝代的更迭,却始终如一地延续着,见证了中华民族无数的兴衰荣辱。汾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结晶,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勤劳。他大笔一挥,为杏花村酒厂题诗一首:
和风华雨正纷纷,
举盏欲招千古魂。
般若汤兮长寿水,
不妨畅饮杏花村。
在题跋中注明:“稻岗团长云,日人称酒为不老长寿水,而佛家则呼酒为般若汤,宜与良朋开怀畅饮。”
这幅珍贵的作品珍藏于汾酒博物馆,短短几行字,可以深切感受到汾酒历经沧桑却依然保持着纯粹品质的精神,也正如他自己在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漫长历程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不屈品质,生生不息,代代传扬。
(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