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出生海宁的现代著名教育家

  郑晓沧,名宗海,浙江海宁人,现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史研究专家,曾任民进中央委员。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更是一位把终身奉献给祖国教育事业的实践家,特别是为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9月27日,是他诞辰132周年,海宁晓沧教育集团在丰士小学校区举行郑晓沧铜像揭幕仪式。
  自幼爱读“国学”
  1892年,郑晓沧出生于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一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祖父是一名商人,但颇爱诗。父亲郑功懋,1897年考中举人,为清末民初海宁之社会名流,现代海宁地方教育创始人之一。
  郑晓沧自幼聪颖好学,5岁开始认方块字。6岁,正式入书塾。8岁时,书塾不复存在,由父亲郑功懋上新课,每天早上到一里外的祖父工作处念书。他早先读过《大学》、《中庸》及《论语》,这一时期读了《论语》后半部,《孟子》全部,还有《诗经》、《诗品》、《唐诗三百首》。1902年,海宁州城内办起“达才学堂”,这时的郑晓沧开始从旧时家塾教育进入新式学堂。其国文和英语成绩都很好,国文试卷常得到学校董事长钱东甫先生的加批。
  1905年,14岁的郑晓沧参加清末科举最后一次的初级考试中了秀才。翌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预科,1909年升入正科。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14年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育学专业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矢志教育事业
  郑晓沧深受当时“教育救国”思潮影响,自1918年在美国学成回国后,几乎一直在高等学校担任教学工作,六十年如一日,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他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校长。从1929年起,他任浙江大学教授,创办教育系,历任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教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师范学院院长等职。
  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战火逼近杭州。是年9月,浙大西迁,为解决苏、浙、皖、闽、沪等地学生升学问题,浙大于1939年6月在浙南设立龙泉分校,郑晓沧受竺可桢校长之聘,任“特约教授”、龙泉分校主任,负责掌管龙泉分校事务。郑晓沧在龙泉前后生活了5年,直至1943年离开龙泉,调往浙大贵州总部。
  浙大龙泉分校校址选在龙泉县城郊外一个叫“坊下”的山村,教室与教学办公用房即是当地乡绅曾水清建于1921年的“曾家大屋”(现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在大屋前盖了一批草屋用作师生住房与食堂。“坊下”虽稻花飘香,但环境艰苦。师生们在郑晓沧的带领下,潜心学问,以苦为乐,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坊下村名更易便可见一斑。在海宁口音中“坊下”与“芳野”谐音,郑晓沧以“芳野”一词替代坊下村名,而后又用英文将“芳野”译为“Fine Yard”。“Fine Yard”与“芳野”不仅谐音而且同义。对这一易名,郑晓沧还作过精彩阐释:“芳野”意即芬芳满垄,桃李遍野。它既寄托了分校师生们坚定的办学信念,又表达了广大师生在艰苦环境中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情怀。在龙泉简陋的校舍内,郑晓沧为国家培养了千余名优秀大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晓沧继续担任浙江大学教授。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随浙大教育系并入新建的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郑晓沧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育系教授,浙江师范学院院长。那时他60多岁,依旧兢兢业业,集中精力研究外国教育史和浙江地方教育史,为教育系学生开设外国教育史课程,积累了不少译稿,撰写了多篇论文,同时,为浙江地方教育史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全方位研究教育
  郑晓沧在留美期间,接触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回国后,成为实用主义思想为主流的欧美教育理论的积极传播者。他根据中国国情,分析借鉴西方教育,诸多领域都有他独到的见解。儿童教育,“童”为中心;师范教育,“德”为中心;大学教育,“学”为中心;成人教育,“实”为中心。郑晓沧还是民众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他结合教学和中国实际,为高等师范编译了多种教材,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高等学校教育专业的重要课本和参考用书。
  1957年,郑晓沧参加全国政协会议,针对学校招生骤加紧缩,不少青少年面临失学状况筹拟补救,提出“酌办大学推广班或夜大学、函授班(学校)、广播学校,推广中小学二部制,丰富青、少年宫”等建议,使青少年能够得到系统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为国家储积后备力量。
  在大学里,郑晓沧先后主讲过教育概论、教育原理、中等教育、教育社会学学法、外国教育史等课程。他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教材建设,著有《教育概论》、《教育原理》、《英美教育书报指南》等教育著作;译有杜威的《予之教育信条》和《儿童与教材》,以及《人生教育》、《设计组织小学课程论》、《教育之科学的研究》等其他教育名著。
  1962年,郑晓沧担任文科教材《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编译组组长,负责编译和校订工作。
  郑晓沧一生在中国的教育园地,耕耘不休,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系民进海宁市基层委员会原主委)
  (2025年6期) 

  


      作者:黄加平

Copyright © 2025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