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珠算重进小学课堂利大于弊

  2020年9月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00 号(教育类016号)提案答复的函》,披露教育部答复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推动珠算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提案》的具体内容。《答复》称,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珠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珠算学习要求,从‘看到算盘’‘知道算盘’到会简单的珠算口诀,拨珠运算,我们将把这一问题提交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研究。”
  2013年12月4日,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20世纪90年代初,珠算曾作为必修课出现在小学课本中。不过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取消了珠算,原因是珠算的计算功能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可以为学生减负。而在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中,在1—3年级对于数的认识中增加了“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
  珠算重进小学课堂有没有必要?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赞成者则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珠算是利大于弊的。因为练习打算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提高手的灵活性,对孩子的大脑开发也有一定好处。反对者则认为,将珠算重新引入课堂没有必要,因为算盘在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少,缺乏实用性,而且新毕业的师范生都不会打算盘,珠算进课堂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师资跟不上。再者,如果将从珠算衍生出来的珠心算引入课堂,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而且珠算符合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因为算珠是形象化的,小学生容易辨识,珠算将形象化的东西转为抽象化的内容,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小学生会慢慢习惯心算,就好像在脑海中拨算珠一样。珠算不仅是一种计算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智力,更重要的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少年儿童的发展规律。

  当然,学习珠算实用与否是避不开的话题。因此,即使将珠算重新引入小学课堂,也要因材施教、以兴趣为导向,孩子想学的就让其学,不想学的不强迫。另外,如果珠算进课堂,要解决师资问题,没有好教师教不了学生真本事,避免因师资短缺让珠算课流于形式。 


      作者:谢庆富

Copyright © 2025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