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我的政协情缘

  从参加工作至今,伴随我时间最长的一个社会职务是山东省德州市政协委员,前后长达17年的时间。
  2005年初,我有幸成为德州市政协委员,当时我在德州市发改委工作,是民进德州市委会支部主任。我深感成为一名政协委员的光荣与责任,也是从那时起,参政议政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入德州市政协之时,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呈现加速之势,许多地区争相融入与之有地缘关系的经济圈。在成为德州市政协委员之前我就敏锐地意识到:未来区域经济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经济圈之间的竞争。德州北有京津冀,南有半岛城市群(当时山东正在建设包括济南在内的半岛城市群,尚未提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概念),实际上已经处于被两大经济区边缘化的境地。如果不能加快发展,不能搞好与京津冀和半岛城市群的战略合作,德州很有可能成为两大经济区边缘的“经济沉降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暗下决心,要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自己建言献策的主攻方向。在深入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揣摩、几易其稿,我撰写完成了《关于搞好与京津冀和半岛城市群对接合作的建议》,提交德州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后,被评为重点督办提案。以提案的方式放大自己的声音,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件提案给我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但我认为有些问题可以进一步补充完善。2006年5月,在这件提案的基础上,我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快德州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这篇调研报告呈报市政府后,得到了时任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2007年4月,德州市南融北接战略(向南融入省会城市群,向北对接京津冀)正式付诸实施。时至今日,这一战略仍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受到所提建议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视野的鼓舞,2006年下半年我拓宽了自己建言献策的视野,围绕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关于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战略部署,撰写了《关于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与京津冀经济圈对接协作的建议》,并以民进山东省委会的名义提交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得到了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的批示,后被《大众日报内参》采纳,并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的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该报告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请省委政策研究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中不少观点和看法,并请省发改委在制定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规划时一并参考。”之后,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副主任专门带队到德州与我进行了深入交流。2007年10月30日的《人民政协报》,以《山东民进建议:省会城市群主动对接京津冀经济圈》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2012年1月,这件提案被评为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贡献建言献策优秀成果。
  2011年,组织安排我到宁津县政府工作,这使我有更多机会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因而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再次升温后,根据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再加上自己多年来的思考,我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了《山东如何应对京津冀一体化》《北部四市如何对接京津冀》两篇文章,并在德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分别作了题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和《东拓西进,南北借力,构建山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格局》的大会发言。应当说,这两篇文章和这两次发言是我多年建言积淀的成果,也是我对区域经济合作认识的升华。
  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参政议政长期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数字化发展则是我近年来重点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我在宁津县政府工作时分管电子商务,牵头培植出了德州市第一批淘宝村、淘宝镇,这激发了我对“互联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都留下了我学习和探索的足迹,并先后在《大众日报》发表了《大数据的大红利》《农村电商不能“看不懂”又“看不起”》《以“互联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数字经济领域奋起直追》《区块链技术如何成为“信任的机器”》等数字化领域的理论文章十余篇,这些文章大都转化为民进中央、民进山东省委会的集体提案或者我的个人提案。
  或许正是由于我在数字化发展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积极建言,我于2020年10月被任命为德州市大数据局局长,这也使我能够把多年的所学所思所悟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大数据局局长工作岗位上,我带领全局同志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数字政府、推进政务数据“聚通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创业大赛中,德州市大数据局打造的3个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分获一二三等奖,央视新闻以《山东德州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路径》为题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2021年1月,我当选为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开启了政协履职的新篇章。虽然角色和位置变了,但我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在搞好政协履职“传帮带”的同时,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建言献策的热情,先后在《大众日报》和《人民政协报》上发表了《用“智慧”建好新型智慧城市》《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全方位变革》《新型智慧城市亟须加强顶层设计》等理论文章,并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代表德州市政协作了题为《乘奥运“冬”风,强体育事业》的大会发言。
  2022年2月,德州市政协换届后,我卸任市政协副主席一职,转岗到政府工作,作为市政协委员的美好时光暂告一段落。从进入到离开,我在德州市政协度过了17年的光阴,这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17年。17年的履职生涯,不光是见证了我从一名政协委员成长为政协常委,进而成长为政协副主席,更为重要的是见证了我从懵懵懂懂的青年成长为内心充盈的中年。
  回顾17年的履职历程,感觉政协对我而言,最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可以任由思想驰骋的空间。在这个广阔空间里,我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及时用文字固定思想上的火花,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想轨迹和履职轨迹。虽然我参政议政的重点在区域经济合作和数字化发展两大领域,但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广泛涉猎,在多个领域也小有建树。其中,《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提案》被全国政协立案,并被民进中央评为参政议政优秀成果一等奖;《谨防PPP项目“挂羊头卖狗肉”》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和时任常务副省长的批示;《关于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关于后申遗时代大运河山东段保护和开发的建议》《莫让自贸试验区成为地方的“自留地”》分别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和优秀信息。我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保持对参政议政的热情,出于对委员职责的敬畏,更出于对政协事业的热爱,正如巴金先生所说的“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17年来,在政协这个大舞台上我有付出也有回报,收获了令我受益终生的三种东西:思想、情怀和担当。
  一届政协委员,一生政协情缘。于我而言,拥有17年的政协时光,实乃三生有幸。因为结缘政协,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离别之时,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政协事业爱得深沉。
  (作者系民进山东省德州市委会主委)

  (2022年12期) 


      作者:□陈晓强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