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在桥梁上俯瞰深渊
—— 致一位法国诗人

  亲爱的于格斯·拉布吕斯先生:
  您好!
  您几次来信,我都收到了,因语言的障碍,必须经过翻译我才能阅读,所以没有及时回复,还请谅解。
  读您的信,我不时产生强烈的共鸣。确实如您所说,我们是站在同一座桥梁上(这是一座可以互相沟通,可以通达心灵两岸的桥梁)俯瞰深渊,俯瞰这个变幻无穷、让人难以看清的世界,俯瞰这个不断产生痛苦和困惑的世界。诗人可以从中获取的,也许是常人无法获得的感悟,是可以转变成文字的灵感,就像在幽暗的夜空中发现星光,在深邃沉静的水潭中发现晶莹奔濯的潜流。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无法阻止时代的脚步,无法平息人间的喧嚣,但这不影响我们的思考,也不该压制我们的自由表达。即便是沉默,也不是心灵的囚禁,而是因思索而沉静,因积蓄而暂时噤声。一旦发声,我们一定都会有独一无二的表达。尽管我们还没有机会见面,但读你的诗,读你的信,我已经感知你的非同寻常的风格。你的哲学家的气质,你的语言和诗句中散发出来的深邃而神秘的气息,都让人产生共鸣,感觉我们也许可以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抵达我们共同向往的境界。
  关于痛苦,我同意您的见解。我们面临的苦痛,绝不仅仅是肉身的疼痛,而是因人类面临的灾难和困境而产生的焦虑,是无法看清前方的道路而产生的迷惘。诗人,未必能给这个世界提供答案,以为自己能为人类指明方向,提供终极的真理,那是愚昧的想法。我们可以提供给世界的,只是一己之见,只是一孔之见,但这些发自灵魂的见识,会在这个世界上引起共鸣,引发回声。正像我读你的诗文时产生共鸣,这是多么美好而有意义的事情。
  四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首诗,题为《痛苦是基石》,那时还很年轻,当时产生的念头,现在仍然不觉得过时。我把这首诗抄在这里供您一笑:
  欢乐是外壳
  痛苦才是本质
  欢乐是水汽云烟
  痛苦才是江海洪波

 

  在痛苦中寻求欢乐
  像在收割后的田野里
  拾取遗谷

 

  在痛苦中寻求欢乐
  像在积雪覆盖的峡谷中
  采撷花朵

 

  学一学打夯人吧
  把痛苦当做沉重的基石

 

  夯,夯,把痛苦夯入心底
  深深地,深深地

 

  是的,痛苦是基石
  有它,才可能建筑欢乐的楼阁

 

  你在信中谈到了西方哲学先哲的智慧,这也使我想到了中国的那些伟大的哲学先哲,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韩非子……两千多年前,他们就用诗的方式表达了对天地万物的看法,几乎穷尽了人类的哲学命题,现在读他们的文字,依然让人心驰神往。两千多年前,地球两边的人类没有交往的渠道,神奇的是,东西方的哲人用不同方式表达的哲思,有着高度契合的内核。你所说的那个桥梁,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出现,老子和柏拉图都曾经站在这无形的桥梁上俯瞰深渊,用不同的声音发出感叹,这和我们今天面临的情景,也有相像之处吧。从此岸到彼岸,看似几步之遥,但路途遥遥无尽。古往今来的哲人和诗人一直在跋涉追寻的过程中,也许永无终极。两千年的人世沧桑,世界似乎发生巨变,高科技早已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但在某些方面,在人的精神领域,其实只有微小的变化。莲花依然是莲花,玫瑰依然是玫瑰,它们的姿态和清芬,两千年来一如既往。
  2020 年我写了长诗《在天堂门口》,是我对诗歌和哲学的思考,也可以视为在那座桥梁上俯瞰深渊时的感慨吧。这首诗已有了英文译本,我也随信发给您,请您指教。
  我们虽然还未有机会相见,但感觉彼此已有深的了解。感谢诗歌,感谢哲学,也感谢冥冥之中的美妙机缘。相信终会有相聚的一天。我们对话录和诗歌能在法国
  出版如此独特的文学读本,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赵丽宏
  2022 年 8 月 9 于上海
  谢谢您多次赠我的涵义深刻美好的诗篇。我也为您写了一首诗,题为《沉静》,作为对您的赠诗的回复吧。
  沉  静
  ——致于格斯·拉布吕斯先生
  赵丽宏
  尖叫声过去后
  我看到一片沉静
  就像地平线接纳了夕阳
  世界逐渐趋暗

 

  墨色的夜空中
  出现了晶莹的星星
  那是黑暗中睁开的眼睛
  凝视这无声大地

 

  曾经喧嚣混沌的世界
  在沉静中
  愈合了数不清的裂痕
  平复了无处不在的伤痛

 

  混乱的思绪和飞扬的碎片
  苦痛、欢悦、困顿、迷乱
  在幽邃的夜色中静静聚合
  沉积汇集成一条晶莹的清溪

 

  无声无息向远方奔流
  告别了喧嚣混沌
  从小小的沉寂
  流向浩瀚无际的宁静

 

  夜色会消散
  天空会重返光明
  那时,旭日会是新的旭日
  世界会是新的世界

 

  即便尖叫声重新响起
  叫声中,会隐藏
  不再消退的沉静
  就像埋藏在砂砾中的钻石
  2022 年 6 月 12 日于上海
  (赵丽宏和法国诗人于格斯的通信对话,以及两位诗人互赠的长诗《古莲和哥窑》《怪兽》等作品,将在法国以中、法、英三种文字合集出版)
  附
  古莲和哥窑 ( 节选)
  —— 序诗:生命之共生·古老和永恒
  □ 赵丽宏
  序  曲
  一个古老的念头,像一颗在地下潜藏千年的古莲子
  突然被清凉流水轻轻激活,萌动了羞涩青嫩的胚芽
  1
  历尽沧桑的大地啊,你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
  落叶残花正随风而去,新的生机又追随流水纷至沓来。
  依然是旧时的气息,依然是千万年前的嘴脸
  时髦的衣衫包裹着未曾进化的肌体骨骼
  花蕊和枝叶中,露珠闪动一如当年的晶莹
  人群在风中旋转奔跑,花树在雨中摇头招手
  这世界有什么变化?天地间的生灵难道都因循守旧
  2
  当欲望的抓痕撕裂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我期望所有的裂缝都能汇聚于一只古老的瓷坛
  那是哥窑花瓶上那些裂而不碎的美妙纹路
  像繁复之网,向四面八方辐射、伸展、流淌、蔓延
  却依然和谐抱团,围绕着那个庄重的土制法器
  那曾经在风雨中凝聚,在烈火中涅槃的大地之魂
  此刻正沉着冷静地展现着自己丰满浑厚的完整

  (2023年2期) 


      作者:□ 赵丽宏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