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山河素履》由“故乡无愁”“此心未歇”“逝水流长”“梁山点灯”4个章节49篇散文组成。作品植根西秦岭的徽成盆地,躬身乡土进行文学实验,从城乡嬗变的矛盾里,揭秘代表中国西部的一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变迁,探寻村落兴衰与乡村烟火的哲学,为离乡者重塑精神版图,还原即将失散的乡风与乡愁,用导引灵魂怀乡的方式,重建乡村之基,叙写人间万象,通过打开不同人的离乡史,分享世情的艰难与清苦,追忆过往的良知与美好。
作者简介
牛旭斌,笔名家村,民进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作品入选40多个文学选本和多地中学语文模拟试卷。著有散文集《在离乡》《风起离乡》《山河素履》《成县山河记》。散文《小草青青》获第三届“志愿文学”征文二等奖。
十五岁前,夏家塆遍地开花的是洋芋。
生我的小镇,在西秦岭徽成盆地,群山土梁摩肩接踵,沟道岔壑左拥右抱,恰恰堵住想逃离的你。我在北山下的后村,看云起风追,南山飘着北山云。
一群群少年远走他乡,一台台屋檐滴水的马鞍架瓦房盖成了洋楼,牛车散架,小河枯竭,老树被砍,乡路上飞驰的车,像钢构的蚁群。家园由红眼摄像头看管:草木芃芃,安宁无匹。
风是雨的头,受过冻的草坡春来醒绿,山花谢了还开,葳蕤与荒芜,我未必全部看清。从小在苦甲天下的陇南,最理解亲人四处抓挖生计的作难,那为了五谷起早贪黑的耕种,证明从土地上穷尽心力,也不能把泥土合成金。
人们纷纷出走,山没办法走,她也不挽留;你回来时,河已涸于半途,她也不嫌拒。这修复了我们的乡土神经:他乡没有问候,却有迷人与新鲜、丰盈和杂陈。小树还小时,我们不懂远方有多远,月是故乡圆。被水泥和钢构的故乡,我们脆弱如一枚孵化的鸟蛋,只是万众出山中的一员……
我们走出这片山河,避开生活逼得人欲哭无泪。本身辛苦的人生,有本事有脑筋有体力的人如金蝉脱壳,剩下老人孩童守在没出过县镇的田土村野。他们一地鸡毛的生活,如归巢的倦鸟受潮的柴火,发不出理应的响声。成为远方的故乡,座座土院不过是挂有门牌号的虚设,那些遍寻不见的人,满天下四海为生,老家只是尚未连根拔移的户口。
我把心交还山河,把美好无所保留地写进书里。
一粒飞尘,终究落回地上。我凝神搜听推开门板的那声吱呀,不敢坐在门槛而蜷于门墩的我们,深知后人将不可能回到老家那片巴掌大的地方,去过父亲整天与山为伴的生活了。田产和祖业由谁接管?这种放不下又终将放手的矛盾里,我重温那与野兽无异的童年,放眼摄我心魂的大山,养我血脉的小河,壮我筋骨的土路,我心有惭怍,夏家塆山高水长,我却只写了一粒黄豆颗大的世场,五毛钱游逛的商店、电影院和庙会全已散场。但我爱他们!我跪拜这隅山河!
《风起离乡》出版以来,我如铁片附于磁场,近偎故土,微不足道。而写作如解剖,为了故乡在心上的完好,我又不忍打开破解。我写弱者、失败者、受苦的人、奋斗未成的妥协者、离乡路上的生命,但准备不足,落于俗套,特别是在挖深挖细上,感觉只是翻开了厚土的薄壤,并没有述清回应故乡的话。
大地春风还想念着想念的人,黄土坡梁还养活着养活的人。他们全力以赴,而我有愧于生活的汗水涔涔。谢谢岁月,谢谢坦诚,谢谢谅解,谢谢我曾不能应对的残酷,和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刀光剑影般扎在我心上的明与暗!
立于潺潺的双河息桨歇脚,我想你一定会路过。回首好山与故人的恩惠,感激人世与命运的宽慰,从心到纸,我满怀歉意。但我不能忘了江子、刘亮程、宁肯、史小溪、张琳、习习、指尖、杨文丰、虞金星、许锋、项丽敏、刘志龙等老师,这些年给我的文学关怀与领路。
山河自有山河意,盛夏正往秋天走,再次感谢扶持《山河素履》出版面世的朋友!
精彩文摘
这是我蜜蜂采花的乡庄,是鸟为食亡人为财的乡庄,是黄土满山野蒿遍地的乡庄,是斑鸠跳崖摔不死了重来夏枯草败了款冬花活着的乡庄,又是万变中接连盛装故事与好人的故乡。
生如转蓬,风拦不住季节轮回与世间无常。一辈子的遗憾就在黄昏后的夜色里妥协。空山落寞,是苍凉的风把子嗣全部交给大地。我知道风在野地唱的歌,知道枝条伸向屋檐是树的心高。
滔滔河水还这么九曲不回,顺河而去的人,他们留恋花开旷野与风云雪雨。我不焦虑,也不着急赶路。人近中年,任心去探听平凡努力又诚实下苦的人,敬佩他们的尊严与汗水,陈述他们放眼的看透。
小狗开心地住在草垛,山药铃长在檐墙下。来不及收的玉米荒在田里,尚未熟裂的核桃挂在树上。故土于我,是亲人和黄灿灿的麦粒所养,它让我育壮根系,又年年季季不吝惜地给我馈赠。
名家荐语
刘亮程:
每个离乡者都带着不同的家乡记忆,家乡被无数写作者所塑造,这条属于他的文学回乡之路,真的能使我们回到故乡吗?或许回去只是为了再次离开。
徐兆寿:
在一个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摧毁一切往昔文明的今天,在现代性滚滚向前的当代文学语境中,我看到还有一批人在神情而自在地热恋乡土文明,这是有意思的事,也是有意义的事。牛旭斌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回头的西部表情。
宁 肯:
牛旭斌的散文,植根秦岭西麓的盆地小镇,在写实中透视、记录心灵与土地千变万化下的焦渴,探寻平民生活的本来意义。思维与风格的独特辨识,在缅怀乡土岁月中,回答灵魂的拷问。
史小溪:
牛旭斌是在偏僻陇南土地上长起来的年轻散文家,他把陇南作为他灵魂的血脉和艺术之根。那些小江流边的村落,坡谷茂盛着的玉米高粱,远山隐隐的羊咩鸟叫,离乡背井的农人对生活的渴盼与追求,都被他像画一样描摹出来。语言也若碧水穿涧,霞彩弥宇,奕奕亮出一道风景。
杨永康:
牛旭斌的散文又明又亮,如阳光自云端明晃晃洒满后村,怀想盈盈,澄澈盈盈。
李 城:
家村是我认识很早关注很久的散文作家。他在徽成盆地上搜寻村落文化的内涵,体验城乡嬗变的阵痛,致力于当代乡土的文学实验,不断为我们呈现那些被无情抛弃,蓦然回首又觉得颇为珍贵的东西。他的写作也许带有悲情色彩,但濡染了泥土味的语言,回放了原生态场景,足以唤起我们对乡土生活的依恋。
王 选:
牛旭斌的散文,以其切身的生命感受和独特的书写视野,娓娓追忆西部小镇夏家塆,用真情和敬畏写乡土的流变与恒常,写乡村生活的苦涩与坚韧,写一代人的离绪与守望。又用纸上还乡的方式,为撤离故乡的人、追随故乡的人,开辟出一方安放灵魂的净土,不论行走多远,我们终归回到故乡。
(202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