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读懂叶圣陶 学习叶圣陶

  【领读人】钱家荣,民进苏州市吴中区委会副主委
  【共 读】民进吴中区委会
  不肯努力的人根本与希望无缘,也没有资格说什么乐观悲观。你生活过得好,环境处得好,就乐观了吗?可是,这其间全没有你的因素在,你只是因人成事,往底里想,有什么可以乐观的?你生活过得不好,环境处得不好,就悲观了吗?可是,你并没有绞一丝脑筋,花一分力气,企图改善你的生活和环境,那除了对你自己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悲观的?
  希望是努力不懈的人特有的奖励品。在他努力的时候,希望奖励他的不停的前进。在他有了成就得了收获的时候,希望化为事实了,奖励他的切实的努力。为有这奖励品在,努力不懈的人是无所谓悲观的。即使现状万分恶劣,他始终心胸宽广,精力饱满,照通常的说法,是乐观的——因为他努力不懈,把握确实在他自己手里。
  —— 《你是有指望有前途的人——叶圣陶〈中学生〉自选文篇(1930 —1951)》
  民进苏州市吴中区委会主委 周黎敏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反复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近年来民进苏州市吴中区委会积极响应上级统战部门和民进组织号召,在会内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尤其是组建民进吴中区委会“圣陶读书班”,以实体化读书组织有效保证了读书活动的持续进行。
  一、实体读书组织做实读书活动
  “圣陶读书班”自成立以来,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一)结合主题教育开展读书活动。“圣陶读书班”围绕中共二十大精神,“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师德师能建设主题,“五一口号”发布周年活动等组织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二)结合民进支部活动和界别特色活动组织开展专题读书活动。教育、综合、医卫、文艺各支部结合支部特色,借助支部活动纷纷组织共读活动和分享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开明经济界联谊会、会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组、参政议政工作组、“老年乐学微课堂”项目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组等分别结合自己的特色工作和专题工作组织专题读书活动。此外“圣陶读书班”还专门组织教育界会员开展“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专题读书活动,读叶圣陶的书,树叶圣陶一样的教育情怀,开展“像叶圣陶那样”教改实践,做“像叶圣陶那样”善于引导学生、善于总结经验的老师。
  (三)结合读书征文或相关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圣陶读书班”动员会内教育界会员阅读叶圣陶、学习叶圣陶,积极参加“我心目中的叶圣陶”读书征文活动;动员会内政协委员参加苏州市统战部、吴中区统战部组织的委员读书及分享活动。
  (四)结合参政议政、调查研究开展读书活动。“圣陶读书班”围绕“我为吴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江南文化发展”“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开展读书活动。
  二、多种读书形式做实读书活动
  “圣陶读书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提高会员读书兴趣,确保读书活动持续进行。
  (一)主委领读,读书班成员共读。
  (二)在线读。利用网络平台、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形式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读书心得。例如,2022年世界读书日,副主委钱家荣组织“圣陶读书班”成员开展“世界读书日线上读书交流”特别活动。
  (三)读书与研学相结合。“圣陶读书班”走进吴文化博物馆、孙子文化博物馆、科举文化博物馆、民进一大会址、吴贻芳纪念馆、叶圣陶纪念馆、叶圣陶研究中心等开展研学活动,开拓视野,加深阅读体验。
  (四)及时借力、充分借力读。“圣陶读书班”充分利用世界读书日、五四青年节、教师节、暑期等特殊节点,营造读书氛围,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五)联合读书与交流。“圣陶读书班”分别与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吴中区中小学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叶圣陶研究中心等联合组织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提升读书品味。
  三、丰富的展示交流巩固读书成效
  “圣陶读书班”为提升会员读书获得感,巩固读书成效,设计多种读书交流和展示活动。
  (一)线下会议交流。通过组织专门的线下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和读书成果。
  (二)线上会议交流。通过线上腾讯会议、微信群、QQ群等平台,组织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和读书成果。
  (三)荐书活动。在会内开展会员好书推荐活动,让“圣陶读书班”会员把自己读过的好书介绍、推荐给大家,或为大家领读。
  (四)微信公众号展示。“吴中民进”微信公众号专设“书香民进”栏目,展示“圣陶读书班”会员读书成果。
  (五)晒讲展示。“圣陶读书班”通过组织“晒阅读空间,讲阅读故事”活动,让会员通过发照片、音频、短视频等方式,晒出自己的书目,晒出自己的书架、书桌、读书角等阅读空间,晒出阅读精彩瞬间,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六)写作展示。“圣陶读书班”鼓励会员读写结合,把读过的书融会贯通起来,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读书与工作结合起来,读书与参政议政结合起来,读书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升读书效果。
  民进苏州市吴中区委会前身是1989年8月23日成立的民进吴县支部,2000年6月3日,民进吴县市委会正式成立,2001年3月,由于苏州行政区域调整,民进吴县市委会于同年8月更名为民进苏州市吴中区委会。2021年9月29日,民进吴中区委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进苏州市吴中区第五届委员会。截至目前,区委会共有支部9个,会员244人。
  区委会在民进江苏省委会、苏州市委会,中共吴中区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政治嘱托,秉持“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牢牢把握区委会发展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民进的特色和优势,在凝聚共识和建言资政上双向发力,将自身建设和履职实践融合推进,为建设“天堂苏州·最美吴中”贡献民进智慧和力量。
  区委会先后获“民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集体”“民进全国机关工作先进集体”“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民进全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区委会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紧跟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奉献新时代,为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再谱新篇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助力吴中新实践作出民进新贡献。
  像叶圣陶那样爱青年引导青年
  《你是有指望有前途的人——叶圣陶〈中学生〉自选文篇(1930 —1951)》是叶圣陶1930 —1951年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的自选文篇。
  叶圣陶是《中学生》的发起人之一,主编《中学生》长达十九年之久。叶圣陶希望通过《中学生》,帮助青年学生认清世界、认清形势,认清自身所处的地位和肩负的责任,引导青年学生提升能力,“怀抱着理想”“认真地生活”,鼓励他们珍惜年华、振奋精神,和“最大多数的人”一起,当好“世界的舵手”。“融合在青年的队伍里是我们的安慰,跟并世的青年心心相通是我们的欢快,所以我们不怕阻碍和困难,宁愿干这个事业”。《中学生》成为了当时青年学生的指路明灯,不仅受到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的欢迎,同时也受到文化教育界的关注。
  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把自己发表在《中学生》上的文章挑选了一部分,抄录下来,装订成册,合计有170篇。这些文章是真正意义上的叶圣陶自选文章,内容涵盖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人格、修养等方面,涉及国家命运、民族前途、教育教学、青年责任等重大命题,丰富而深刻。这些文稿一直被叶圣陶的家人珍藏,2021年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这本自选文篇的出版对了解叶圣陶、学习叶圣陶,对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以及引导当今青年学生健康成长,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献。
  叶圣陶是吴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叶圣陶在吴中(当时的吴县甪直)的教育改革经验是吴中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叶圣陶对青年学生的爱护,对青年学生的希望,对青年学生的引导,何尝不是吴中教育人应该汲取的精神力量。因此,吴中区积极倡导要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要像叶圣陶那样爱青年学生,引导好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提升素养,健康成长。这是吴中区的教育主张和实践,也应该是全体青年工作者的教育主张和实践。《你是有指望有前途的人——叶圣陶〈中学生〉自选文篇(1930 —1951)》是一本可以指导教师有效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参考书。
  读书感悟 
  民进苏州市吴中区委会副主委 庄梅:
  读叶圣陶这本书,首先给我震撼的是书中他请丰子恺画的一幅题为《朝暾》的水彩画。画面上,四个青少年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在浩瀚的江面中流击水、奋力前行!这是叶圣陶对中学生最热切的期盼和最真诚的礼赞。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最想看到的教育样态,探寻着叶圣陶的足迹,在大家看来,中学生是“前途最有指望的人”。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中学生自选文篇的合集。但其中文章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叶圣陶在多篇文章中强调,一个人如果想要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就必须献身于爱,献身于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自己带来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将引导我们积极向上,充满信心和力量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同时,当我们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就不再想回到从前,而是会积极向前看,追求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他还提出坦诚和沟通的重要性。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相处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的。如果不能尊重对方,关系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不懂得妥协,关系也会出现问题;如果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关系同样会出现问题;如果彼此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也必然会有麻烦。这些感悟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在什么境地,坦诚的沟通和相互尊重都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这本书还使我意识到了一个个体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在叶圣陶的笔下,每个人都是一个有价值和潜力的人。只要肯努力,有决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这使我明白了自我成长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可能变得杰出和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发掘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潜力。
  阅读这本书不仅使我们获得知识,更是在人生旅途中,明确要坦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勇敢地接受挑战并不断学习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品读叶圣陶的著作,追寻叶圣陶的足迹,他既是民进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更是教育界的旗帜和代表,我们一定会珍惜叶圣陶等民进前辈创造的精神财富,践行他们的高尚风范,继续学习他们的著作、理念、思想、精神和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展现民进人的素养,在民进事业中体现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
  民进苏州市吴中区委会教育二支部副主委 沈华明: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叶圣陶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叶圣陶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探讨了人生和世界的意义,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他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品质、有能力的现代人。这正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即“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170篇文章不仅能够传递知识,更能够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叶圣陶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这种文学教育的方式,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教育的魅力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学阅读和审美体验。
  对教师而言,这本书还具有很好的教学参考价值。叶圣陶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启发引导”,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不谋而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70篇文章,每一篇都似老友闲聊,以随和平等的话语姿态,真实而诚恳地讲述,没有“独断式的教训”,自在而从容,跟中学生读者平等相对。这怎能不受中学生欢迎。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文学理念,也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需求,我会更加努力地探索教育之路,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进苏州市吴中区委会木渎支部委员 李 芳: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启示性,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潜力和目标。这本书强调了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其中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是:
  成功不仅仅是成绩的体现,更是对自己的认可和追求。无论你的成绩如何,你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你有自己的光芒和价值。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分数之内,要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这段话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成功标准的多元性,而非仅仅局限于成绩。在教育大环境普遍“内卷”的情况下,学校教育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极为“功利”的一面,分数几乎成了唯一评价标准。学校教育工作的直接开展者——一线教师被裹挟着向前。那些曾经鲜活的教育理想和炽热的初心往往也“行走在消逝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教师的获得感及幸福感大大降低,甚至形成行业焦虑。根据恐惧管理理论,当个体的意义受到威胁时,自我价值感相当于缓冲器,缓解压力与焦虑,起到了中和、调节的作用。而当教师在实实在在的“获得”之后,由自我价值感的提高、自我的实现而带来的更高层次的获得感,才能让教师得到较为稳定的职业幸福感。而单一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拦路虎”。
  重温这几句话,它提醒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不要将自我价值局限于学生成绩的高低。结合当下,这一观点无疑是对教师自我价值的唤醒和重振,激励着我们要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多样化技能和才华。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成长,成为多元而丰富的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以更好的自己,全面影响和辐射学生。
  “新课标”要求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和叶圣陶的这一段话不谋而合。
  这一段话提醒每一位教师,在教育中应该更客观、更多元地去评价学生。要用持续性的目光看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阶段的闪光处,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而更积极地探索他们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价值潜能。让他们真正成为“有指望有前途的人”。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是留给我们后辈的巨大宝藏。作为后辈,我们应该追寻大师的足迹,重温教育经典,在自身不断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永葆对教育的激情。
  (2023年12期) 

  


      作者:□钱家荣 周黎敏 庄 梅等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