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难忘的积石山大河家之旅

  2023年12月18日接近19日零点之时,位于我国甘肃省与青海省交界处的积石山县发生了里氏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关注震区消息时,位于此次地震核心区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名字跳入我的眼帘,让我回忆起十五年前在大河家的一次难忘旅程。
  2007—2008年的冬春之交,我赴青海省考察了解西北地区冬春季的旅游市场状况。那是我第一次到了真正的西部(贺兰山以西),在飞机上鸟瞰,只见绵延挺拔、纵横交错的无数光秃秃的大山,直白地彰显着它们亿万年来形成的脊梁架构,当那连绵的一千道一万道高低起伏的旷古山梁在机舱下滑过时,我的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敬畏感。
  冬春季是西北的旅游淡季,因此到西宁后我的相关考察计划首先面临出行问题。我先对西宁市周边的文旅业态做了一些探访,然而两天后,我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难题,我难以到达此次计划中的重点——距离西宁市约200公里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孟达天池景区。
  幸好在西宁城区乘坐出租车时遇到司机周师傅,他正计划带着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一同回去探望岳母,我们相约结伴而行。
  我们第二天一早出发,经过重重山岭,临近中午时分,终于来到循化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天池景区进发。可来到景区入口,眼前的景象让我呆住了,整个天池景区入口的巨大山门不见人影,连工作人员也看不到。而山门后通往天池的山路更是铁门紧锁。我带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了住在旁边保护区观测站的一位老人,他在旅游淡季时留在此处独守山门,在一番恳切劝说下,征得了他的同意,为我们开启了山门。我们驱车到了景区的半山腰公路尽处,周师傅陪我下车徒步向天池进发。一进入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茂密的植被立刻与山门外光秃秃的岩山黄土形成鲜明对比,但由于冬季,大部分树木树叶都掉光了,只剩下枝干。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在通往天池的步行台阶上,满是厚厚的积雪和冰块。我和周师傅只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山上登去。为了避免滑倒,我们的双脚尽量踩进雪堆,避开光滑的冰面,一脚踩下,有时那雪竟快漫到膝盖处,好在这并不是原始的雪山,而只是被冰雪覆盖的平整的山路台阶。正是正午,天空中阳光直射,在兴奋中,我忘记了登山的寒冷和疲惫。终于,来到了还处于冰冻期的孟达天池旁。从进山以来,一直到徒步登到天池,再没有见到除我们以外的身影,此时此刻的孟达天池和整个自然保护区,已然成为我们独享的秘境,我站在洁白不语的天池边上,抬头深呼吸,环顾四周的高山植被、积雪冰瀑,听着清脆的鸟鸣,忘我地投入在这种与自然零距离的美妙感觉中。
  从孟达天池下来,我以为这趟神奇的旅程已经告一段落,没想到真正的精彩刚刚开始。
  周师傅开着出租车沿着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路继续翻山越岭,往天池畔层层大山的背面——甘肃省积石山县方向驶去。随着前方视线越来越开阔,我们来到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脚下的公路开始沿着黄河河道蜿蜒进发。黄河在这里沿着孟达保护区从青海循化县东向流进甘肃境内,流经此地的黄河静谧平缓,水面清澈得发绿甚至发蓝。岸边石山耸立无言,形态奇异,历经岁月洗礼、黄河冲刷,呈现沧桑壮阔的美感。
  沿着清澈的黄河水行进不久,我们来到了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彼时的大河家是一个在大山深处黄河岸边的宁静小镇,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保安族的聚集地。小镇不大,一条主街沿着黄河流向而建,周师傅轻车熟路地把车开到一家面馆门口,一入门就见到大灶上羊肉汤翻滚,飘来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周师傅用本地方言向店家点了三碗当地有名的河沿面。这里平时很少接待外来的客人,端上来的每一碗面条都下足了功夫,料足汤厚,饥肠辘辘的我们吃着幸福感满满。
  吃罢午饭,我们从大河家镇出发去往此次行程的终点——周师傅爱人的娘家,位于大河家镇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一路只见不少高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山下或黄草凄凄或黑石嶙嶙,与山顶的洁白相互映衬。汽车行至一较宽坦处,远远望见右侧半山腰有不少土筑房屋,依稀可见村口站有数人,也向我们的方向张望,坐在后排的周师傅爱人告诉我,她娘家到了。
  汽车爬坡行至村口停下,我被村口一所袖珍型的小学传来的读书声和吵闹声吸引。说它是一所小学可能有点言过其实,准确地说,这里应该是专为这个山村的孩子们而开设的基础教学点,仅有的两间教室并排而建,其中一间可见孩子们人头攒动,一间门窗虚掩,可能是老师们的办公用房。
  我走近教室,或许是临近放学的自习时间,老师没有上课。窗边几个调皮的孩子看见我这个外乡来的陌生人,纷纷探头探脑地向我打量。我端起手中的相机想记录这几张充满纯真的脸庞,没想到这个举动给整个教室造成了轰动,几个活泼胆大的孩子离开座位从教室门走出,冲我的相机露出开心无邪的笑脸。很快在他们的带动下,孩子们或自信或羞涩陆陆续续从教室走出,互相搭着肩膀紧靠在一起,自然而然地排出一个大合影的队形。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闪闪发光,空气中布满了欢乐的氛围。透过取景框,我看到镜头中仿佛绽开了一片美丽的花朵,真希望手上就有冲印机,马上把拍下的照片洗出来送给孩子们。
  周师傅爱人的娘家是一座小院三间平房,站在房前台阶上眺望,前方高耸的大山上积雪皑皑,几条冰瀑沿着山脊冲下泛起层层白雾。周师傅的爱人告诉我,大山的另外一头就是我们中午曾经攀爬到达的孟达天池,小时候她曾随着父母长辈翻山越岭,从家中徒步到达天池朝拜祈福。
  这里的村民以汉族为主,淳朴的山里人敬重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请我坐上专为家中老人造的温暖土炕,端上待客的八宝茶。盛情难却,只是从没坐过炕的我盘腿饮茶略显拘谨。循着热闹声音赶来的几个孩子一边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我,一边偷偷望着炕上小方桌上的馓子(一种酥脆的油炸面食点心,类似细条的麻花),可见这是专为招待客人而设的。几位周边的乡邻闻讯来到家中和周师傅夫妇互致问候,也和我这个不速之客随意寒暄几句,一张张淳朴厚实的脸庞,因艰辛劳作被太阳晒得又红又黑,眼神疲倦中显示一种坚毅,我的脑海中闪过那幅罗中立的著名油画《父亲》,是的,这是中国大地上勤劳善良的农民共有的神情,从南到北,从沿海到戈壁,见到他们,都让我有一种亲切如故的感觉。
  亲人相聚的时间如此迅速而短暂,临近傍晚,主人家为我们端上一碗自家的面条,配上葱花鸡蛋,吃完天已擦黑,我们必须启程赶回西宁市。周师傅爱人是她娘家中最小的一个女儿,母亲年老多病,山高路遥,见一次面不容易,母女双双洒泪而别。
  乡亲们浩荡一行人送我们到村口停车处,我们一一向大家致谢道别。车辆启动,沿着山路徐徐下坡前行,行驶了十来分钟,到达来时山脚下的宽坦路面,周师傅突然靠边停车拉起手刹,我正疑惑,见周师傅下车走向路边向着山上招手。我侧身透过车窗仰望,暮霭中隐约可见刚才半山腰村口停车的平台上并排挥动着很多手影。二次告别已罢,周师傅重新启动车辆,我们迎着夜色向西宁进发。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我始终难忘这次奇妙的旅行,难忘大西北深处那片贫瘠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土地。尤为难忘的是那些淳朴善良的面孔、纯真无邪的笑脸,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他们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热爱生活,珍视情谊。

  (2024年3期) 


      作者:□黄 禾

Copyright © 2025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