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阅读,就像给自己的心灵种树

  内容简介
  《阅读之美》包括朱永新关于阅读的100句精句和精选的若干阅读小故事、国画名家王绍昌创作的朱永新阅读观的主题国画,语画和鸣,让读者充分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此书分为四大主题,分别为精神之美、氛围之美、成长之美、经典之美,系统展示了全民阅读与个人、社会、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100句阅读箴言,句句精警,体现“全民阅读”推动者的初心和使命。语言平易自然,如同面对面交谈。没有进行枯燥的说教,而是举出大量的例证。令人耳熟能详的各界大咖、新教育的推广者和践行者,无一例外地都是阅读的受益者,榜样的力量深入人心。
  阅读,不就像给自己的心灵种树吗?在我们心中种下一本本美好的书,才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哪怕生活中遇到痛苦的沙漠,也有力量重新成为绿洲。
  在情绪低落或者年老多病的时候,读图画书能温暖心灵、缓解情绪,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趣味。儿童文学评论家常立先生说:“图画书可以在一瞬间把大人带回童年,重新体验儿时的惊奇、欣喜、疑惑与恐惧。更重要的是,当大人回返时,不再是那个在成人世界中挣扎、焦虑、身心疲惫的大人,而是带回了来自童年的力量,温柔、有力。”
  纪实文学家柳田邦男大概在他57岁的时候,小儿子去世了,柳田邦男沉浸在丧子之痛中难以自拔。有一天,他在书店偶然看到宫泽贤治的作品《风之又三郎》的图画书,通过这本书,他发现了“图画书中不逊于小说的直抵内心的力量”,感受到了一种直抵内心的平静的力量。于是,他买了这本图画书回家慢慢翻阅,从此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成了图画书迷。之后,柳田邦男就一直致力于“大人也要读图画书”的推广。
  我觉得这就是图画书的力量,好的图画书可以让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丰富多彩,治愈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的痛苦和悲伤。
  阅读推广人,不就像为人们的心灵种树的人吗?在人们心中种下一本本美好的书,哪怕只有10%的成活率,也永不放弃,最终创造出精神的绿洲。
  童喜喜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一名阅读推广人。早在2003年,童喜喜出版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嘭嘭嘭》就获得了广泛关注。她把《嘭嘭嘭》一书的所有稿费捐赠给30名失学的乡村女孩,并在湖北省十堰市成立“喜喜老师春蕾班”,帮助她们重新回到课堂。2004年,童喜喜赴山区小学支教时,发现了农村儿童阅读的匮乏。支教结束后,她与好友李西西成立“喜阅会”,自费购买各类课外书3000余册,赠送给贫困儿童。2011年,她发起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项目。2012年,她创建了新父母研究所,以义工身份全职担任所长,并捐赠33万余元,组建起专职研究推广团队,全力以赴做起了阅读推广工作。2014年到2015年,童喜喜带领团队开展“‘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她奔赴各省市自治区的100所乡村学校,免费开展阅读推广讲座196场,捐赠价值1000万的图书,团队还提供3年免费的跟踪服务。此后,她陆续创作出“新孩子”系列、《喜阅读出好孩子》等作品,针对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为老师和家长们提供系统的阅读指南……如今,童喜喜依然在阅读推广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她相信,阅读在根本上是公平的,因为每颗心灵都是油田,只是需要合适的火柴去点燃。
  在阅读推广的路上,没有人是孤独的。在中国,有无数阅读推广人在行动。就像种树的人一样,不断播下一本本好书的种子,不断培育一粒粒读书的种子。我们播下的是种子,更是希望,是力量,是美好,是未来。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种树、种书,全力以赴地耕耘。
  在推动阅读上,仍然是行胜于言。像新阅读研究所这些年来就以研究专业的阅读书目、研发特色的阅读课程、进行公益的全民推广为己任,为不同群体尤其是为乡村中小学提供全套的免费服务,深受一线中小学师生的信赖。
  前些年,我们一大群对推动阅读的志同道合的学者朋友,成立了“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也是以专业研究阅读、公益推动阅读为使命,做了许多工作。总体来说,近些年来推动阅读的新机构层出不穷。而一个真正研究阅读的机构,必然无法离开对教育的理解与实施。我们努力让专业阅读深入人心、让专业阅读方法耳熟能详,以此提升教育的品质。我们努力推动阅读,营造书香校园,从一个又一个人,到一个又一个家庭、一间又一间教室、一所又一所学校、一座乡村又一座乡村……这一切缓慢而深刻的改变,正是从一本又一本书开始。
  时代正在改变,教育也在改变,阅读更在改变。以新的方法,推动专业阅读,必然带来更幸福同时更高效的教育。
  阅读也是有胃口的,就像饮食一样,好的食物品尝多了,自然就对垃圾食品不感兴趣了。好的作品读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才是伟大的作品,就会寻求那些最美好的书籍。
  在文化产品匮乏的古代,人们认为“开卷有益”。现在,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40万种,人们不可能所有书都看。
  在图书的品质上,我们特别强调要读经典。真正把经典读进去,经典读多了,阅读审美能力就加强了,阅读的口味和习惯也就养成了,阅读的鉴别力也会提高,再读其他好书就势如破竹。
  同时,我们还要读传记。那些伟大人物的传记,如《毛泽东传》《邓小平传》《林肯传》《居里夫人传》等,就是介绍了一个个已经被成功书写的生命传奇。它们是一部部厚重的大书,无疑会为我们提供更为充沛的奋进动力。
  好的文艺作品往往容易使人产生共情,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的命运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与启迪。如《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等优秀文学作品,是活的哲学。它们通过浓缩和提炼,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可谓无用之大用。
  选择什么书来读,的确需要有睿智的眼光,需要我们结合各自的情况,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传统的纸质图书飘溢着纸和墨的香味,随着电子书的普及,纸质图书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今的电子书尽力在模仿纸质书的所有细节与功能,包括翻页的声音、墨汁的痕迹,或许在将来,也能模拟出纸和墨的香味。我相信,改变的永远是形式,而实质的内容,精神的书香,永远不会消失。
  在各种讲演中,许多朋友经常问我,纸质书籍的阅读和网络媒体的阅读究竟哪个更好?我的回答是,在现代媒介发生如此巨大的变革的社会背景下,要拒绝网络阅读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种阅读。人类阅读的载体也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从最早的摩崖石刻、结绳记事,到后来的竹简木刻、纸质图书,再到电视、电脑、电子阅读器,阅读的形式与载体一直都在发生变化。
  电视、电脑、移动终端等不断把人们从传统的阅读中拉走。电视的大屏、电脑的中屏和手机的小屏,让现代人的阅读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电视应该“赎罪”》,希望各大电视台能够在黄金时间为阅读鼓掌与欢呼,把精彩的美文和诗篇在黄金时段通过电视传播给观众。当然,那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
  现在,“低头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线”,纸质阅读的危机也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
  网络阅读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不面对这个事实就是掩耳盗铃。事实上,工具书的检索与阅读,新闻资料的查找与借阅已经离不开网络。快速及时、效率高、检索方便、成本低、携带方便以及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等特点,使网络阅读逐步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主要阅读方式。
  精彩语录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真正的贫穷是没有知识,真正的孤独是没有思想,真正的堕落是没有方向,真正的偷懒是没有追求。这一切的原因,都和阅读相关。
  读书是人生最美的姿态,能够把这个姿态定格多久,就拥有了多久的幸福与美好。
  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泥沙俱存、良莠难分的海量图书面前,我们的确需要认真选择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书。书有新旧之分,也有优劣之别。选书的诀窍,就是选择经过时间的洗涤依然熠熠生辉的书。
  除了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有时候,读无字书的价值不亚于读有字书。清代的张潮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语;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应善于向生活学习。
  图书评论
  温儒敏:
  《阅读之美》也可以看作是朱永新从事阅读推广多年来形成的思想理念的总结,观点多出自他已经出版的几部著作。《阅读之美》不是系统性的论著,采用的是类似《论语》的语录编撰方式,即把有关阅读的主要观点进行分类编排,在每一种观点下面附上相关的简要论述或阅读材料,包括一些读书的故事、中外阅读理论的引用和阐释、阅读状况调查分析、在阅读推广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之道等。全书分四个部分,呈现阅读的四维之美,即“精神”“氛围”“成长”与“经典”之美,从不同角度阐说阅读对于人生、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其中重点讨论的包括:为何要推广“全民阅读”,“书香中国”对当代文化建设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为何阅读要从小抓起,阅读如何影响人的成长;学校应当把阅读风气的营造放到首位;经典阅读如何凝聚民族精神;为何要强调读经典,在网络时代应当如何看待读书;等等。
  樊青芳:
  这本书的内容不同层次的人来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它不仅适合教育工作者、为人父母者、学生,也非常适合领导干部、企业员工。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来读也会有不同感触,读这本书就如在沙地里挖宝,时读时有惊喜。这是一本把读书的价值和意义讲透的书 ,让人更有勇气、信心和责任去阅读,去推广阅读。
  高子阳:
  《阅读之美》的每一页都很美,每一页的很多很多句段值得画下来,值得写下一篇又一篇阅读心得。我用直尺标着画下所有的精彩,在空白处记下思考。朱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也介绍了很多新教育人。很多人物是熟知的,很多人物是陌生的,不管熟知的还是陌生的,他们对“阅读”的理解及行动都让我敬佩不已。读书人,让人爱!真正的读书人,让人真爱!
  (2024年4期)  

      作者:□朱永新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