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挖掘传统文化叙事经验探索讲好中国故事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学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叙事经验和技巧,其或鞭辟入里,入心入脑;或回味悠久,艺术神韵熠熠生光。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历史文学作品中叙事经验和技巧,对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充分阐释中国特色发展理念,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点启发:
  在论证叙事上,逻辑鲜明,论证有力。历史上经典的论述文体作品,其往往突出论证逻辑合理性和递进性,如《荀子》《吕氏春秋》论述观点鲜明直接,论点衔接和逻辑严丝合缝;同时在有些作品中,善于采用比喻、隐喻,借用寓言故事,起到了较好的说服作用。例如《孟子》里有大量的寓言小故事,以小见大,以彼及此,起到了较好论证效果。对较为“顽固”的受众对象,历史经典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说服技巧婉转巧妙”的案例。在《战国策》名篇《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由自身引发对话,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巧妙“推销”道理。以上三条经验,对我们做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特色发展理念,在论证叙事技巧上具有较好的启发借鉴意义。
  在人物叙事上,立体鲜明,活灵活现。对新时代典型模范人物的宣传,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记》等经典著作中,均刻画了大量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对人物叙事构思上,有的突出典型场景典型行为,立体鲜活地展现了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世说新语》善于通过极具标志性特征的细节来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只有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才能发挥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对外推出典型人物,应当塑造立体、可爱、可亲的形象,让典型人物在全球“接地气”,让其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
  在故事叙事上,情节丰富,活泼生动。对故事情节的叙事描述,是我国历史文学作品的亮点。一是对复杂场景的再现。如《左传》中,极擅长以时间为主线,辅助于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生动活泼再现战争、政变等历史场景。二是叙事记言。如《论语》《国语》善于从简朴语言勾勒事件场景,通过记录人物言行,勾勒事件和人物双重特征。三是在叙述组织上,讲究结构完整,前后衔接巧妙,这在《搜神记》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以上这些故事讲述技巧,对在多维度、立体化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典型故事,摆脱“脸谱化”“模式化”的讲故事套路,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除了以上三点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极具艺术风采的叙事手法,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
(2024年5期) 

      作者:□林雨灵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