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民主》复刊35周年,也是《民主》杂志的前身《民主》周刊创刊79周年,抚摸着案头的《民主》杂志,亲切感从字里行间汩汩流淌,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在脑海里涌现出来……
民进前辈奋战的“阵地”
我与《民主》杂志结缘的日子,也是我与民进结缘的日子。2012年10月,经过组织考察,我加入了民进。入会前,我按程序来到民进深圳市委会接受组织谈话。走进市委会宽敞的会议室,两尊塑像映入眼帘,一尊是马叙伦先生,另一尊是雷洁琼先生,会议室还整齐地摆放着一些会内刊物,最上面的一本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 《民主》。
“这是咱们民进的机关刊”正当我兴致勃勃地翻阅杂志时,一个爽朗的声音传了过来,原来是市委会副主委卓伟华。卓主委热情地招呼我坐下,然后如数家珍地讲述起了民进与《民主》的光辉历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人士创办了一批进步刊物,这其中,《周报》、《民主》周刊和《文萃》并称为“三大民主周刊”,深受群众喜爱,三个刊物实际上都是受中国共产党支持的。围绕着这些杂志,聚集了一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如马叙伦、周建人、许广平等,他们是《民主》周刊的编委,并且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民主》周刊为阵地,以揭露国民党当局的罪行,抨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大声疾呼并鼓动人民大众起来争取和平民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宣告成立,民进成立后发表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也是在《民主》周刊首先发表的。1946年,《民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勒令停刊,到1989年复刊……
聆听着卓主委的讲述,我心潮澎湃,在那样一段峥嵘岁月里,民进的前辈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中国民主事业奔走呼号、抛头颅洒热血,这就是民进的底色,也是民进人的初心!看着眼前的《民主》杂志,看着这方民进前辈们的战斗阵地,我将这份“初心”和“底色”种在了自己的心田。
民进人共同的“家园”
民进是一个“教师党”,与我的职业非常契合。翻阅《民主》杂志,可以看到顾明远、朱永新、庞丽娟等名家的文章,更能看到会员们研究民进前辈教育家如叶圣陶、顾黄初、张志公等先生的文章,我对这本杂志感到分外亲切。2014年,我有幸进入全国教育专家程红兵校长执掌的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任教,在程校长的耳濡目染和率先垂范下,我开始研究教育教学、开展课题研究。2017年12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第42届年会在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召开,在程校长的关爱和支持下,我非常荣幸地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见到了钱梦龙、程翔、王晨、周宗俊等名师大家,谈话中,听到我是民进会员,王晨老师和蔼地问我:“你有没有看过《民主》杂志呀?那是我们民进人共同的‘家园’。”王晨老师的这句话,深深温暖了我的心,从那时起,我才知道王晨老师不仅是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也是一名民进会员。
在程校长、王老师等师长们的关心和鼓励下,我开始将自己不算深入的教学探索、不算成熟的研究心得写成文字,尝试向各类期刊投稿,《民主》杂志自然也是其中之一。2019年1月,我收到一份快递,署名是《民主》杂志社,打开一看,“开明言路”那一栏,我那篇《警惕课堂上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的文章赫然在列!一篇平平无奇的小文章居然登上了民进机关刊、国家级期刊,一个无名小辈的思考居然和那么多教育名家一起同期刊出,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狂喜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我这篇小文章能得到认可,是因为我的思考还是有一点借鉴价值的,我还是可以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点微博的力量的,正是《民主》杂志,为我的教育教学研究注入了坚定的自信和强劲的动力!
2019年6月,由程红兵校长主持、我参与的国家十三五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治理体系变革研究》研究成果《应推进利益攸关方共同治理中小学校》在《民主》杂志刊发,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变成了参政议政的意见建议,为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贡献了智慧。
会员建言献策的“舞台”
2016年,我当选为民进罗湖区第二届基层委员会委员,参政议政的平台更广了、机会更多了,同时对自身履职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民主》杂志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提升理论修养的重要渠道。2020年,我荣幸地成为民进广东省委会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委员、民进深圳市委会参政议政研究员,在省委会、市委会的组织下,参与更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参政议政工作,《民主》杂志更成为了我的“活教材”,在学习中,我的政治站位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不断提升、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也逐渐增强。我将所学所得运用到自身的会内工作中,有很多的课题线索和意见灵感,都来自《民主》杂志的启发。几年来,我参与了省委会的课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索》研究与报告撰写工作,这一课题被选为民进中央的课题;我参与撰写的集体提案《关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加快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被选为省政协提案。
2023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恢复正常,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受到疫情影响和世纪变局对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结合自身的研究,我认为,近年来党和国家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目前我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存在专业医疗资源不足、学校教育力度不够、家庭教育不足、社会联动不够等问题,亟待综合施策,结合2023年初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精神,我提出了“家校社协同推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建议,在《民主》杂志发表,为深圳乃至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贡献了绵薄之力。《民主》杂志,为我建言献策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
35载奋进路,79年正道行。这本杂志,像一盏灯,给予我力量;像一束光,照亮我前行;像一位长者,见证我成长。衷心祝愿《民主》杂志越办越好,引领我们在民主的正道上,永远阔步前行!
(202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