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峰简介
纪峰,字雪崖,号冰庵。师从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民进安徽开明画院副院长,安徽省阜阳市政协常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美术家协会雕塑与公共艺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理事,安徽阜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30多年来,为中外名人创作一百多尊塑像。代表作品有《曹雪芹铜像》《季羡林像》《饶宗颐铜像》《启功》等塑像。作品被北京大学、香港饶宗颐文化馆、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民兵武器陈列馆、北京曹雪芹纪念馆、安徽省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或永久陈列。出版有《纪峰雕塑艺术》《纪峰雕塑》《纪峰雕塑札记》。
每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总是走过不同寻常的艰苦艺术探索之路,经历曲折、坎坷甚至磨难,但寻觅、求索而永不言放弃,才能在磨砺中走向艺术的彼岸。当艺术之花在艺术家心手合一的创造中绽放之时,艺术家经受过的一切磨砺都会是艺术创造的财富。雕塑家纪峰就是一位走过独特艺术道路,三十多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而达雕塑艺术创造妙境,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家。今天,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已在全国乃至国外的不少重要艺术机构和重要场所陈列;他的艺术创造的品质、艺术创作的鲜明风格、独特个性已被人们广泛地认知。不少著名学者、艺术家因被他的作品所吸引,而关注他的创作及研究他创作的独特性。《雕镂文心——纪峰雕塑艺术名家谈》(以下简称《文心》)即是汇集研究、评论纪峰创作的一部专集。从书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纪峰走过的艺术道路和取得的创作成果,以及学界对纪峰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
纪峰不到20岁时,从安徽来到北京,本是要来考中央美术学院的,却被艺术大家韩美林先生和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收为“学徒”而带在身边“传帮带”。纪峰放弃了争取专业艺术院校“学院派”教育的机会,而进入了另一番开阔的艺术天地。跟随韩美林先生学习雕塑、陶艺、国画、书法、艺术设计,并到全国各地考察历代佛教造像、摩崖石刻、剪纸、泥塑、印染、木雕等诸般民间艺术,临摹历代雕塑名作。跟随冯其庸先生学习文史和文艺理论以及多种艺术门类历史和绘画、书法。纪峰正是在这“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民间”的学习、浸染中成长起来。同时,纪峰用心体会、思考艺术的当代转化问题,学习西方雕塑艺术的技法和艺术创作的原理,力求从包括雕塑在内的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雕塑艺术融合的探索中,走出自己的雕塑艺术之路。这是纪峰思考和创作实践中一直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事。而最终纪峰在中国艺术传统意象和西方写实造像元素的融汇中,显示出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面貌和艺术个性。纪峰总结自己的雕塑创作是“以神主形”,其造型意象沉稳厚重又超逸灵动,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神韵与现代艺术美学内涵的融合;其技艺的表现力丰富,塑形写神形神兼具。
从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雕塑走出来,带着民间艺术和传统雕塑的淳朴自然,而又超越民间和传统;未受系统的学院教育,不受学院模式拘囿,而又注意吸收西方和现代雕塑艺术元素,以神主形,以神为魂,形神兼备,纪峰的创作幻化出自己的艺术风姿,在民间和学院派中间走出一条新路。《文心》中评论家、艺术家们对纪峰创作的充分肯定,说明纪峰的艺术探索之路是成功的。
纪峰多年深厚的艺术积累和磨砺,从观念到技术都具备了雕塑艺术创作表现的可能性。其雕塑从架上艺术品创作到公共艺术品创作都多有杰作。除古今人物肖像、佛教造像、生肖动物题材雕塑外,纪峰的绘画、书法、陶艺创作也都有不凡的艺术品性。人们尤其对纪峰的近当代人物肖像创作给予特别的肯定。我想,这是因为这些作为艺术表现对象的人物,大都是社会所熟悉的名人。这就对创作者的艺术表现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纪峰具备这种能力。他正是从人物雕塑的神、魂、形相统一入手,以神主形,形具亦神生,神生而魂凝,人物形态特征、风神气质,跃然观者面前。所以文化学者饶宗颐先生看到纪峰创作完成的他的肖像作品时,脱口而出:“你抓住了我的魂!”纪峰曾为季羡林、启功、周巍峙,和王昆、韩美林、冯其庸、巴金、马叙伦、刘海粟、叶嘉莹、马季等多位现当代文化名人塑像,创作《母亲》《我的爷爷》《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及古代先贤孔子、张仲景、李时珍、曹雪芹等雕塑,也曾为一些外国元首和友人塑像,这些作品更集中地显现了纪峰雕塑艺术的扎实功底和艺术创造力,在近现代人物肖像雕塑创作领域自成一家。
记得大概是2000年第一次去纪峰的工作室,一个淳朴、憨厚而眉峰间透着灵气的年轻人站在他正在创作的雕塑前,身上、手上沾着泥巴。这个形象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冯其庸先生曾告诉我,要关心这个年轻人。20多年间,作为艺术同道,与纪峰多次共同探讨诸多艺术创作问题。随着对纪峰更深入的了解,他学习的刻苦和谦虚,他艺术追求的无我之境,他人生困顿之时的坚韧、坚持,以及他勇于攀登艺术高峰的意志,都使我钦佩。纪峰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体制外的一位艺术家,要生活,要艺术,而且从事的是属于精神创造领域的纯艺术,这比体制内的艺术家要艰难得多。而他坚持几十年却志向不改,真正是“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纪峰跨过了多少次有多少理由可以使人中断艺术探索的困难和坎坷,才有今天的成功。他在人生和艺术的追求上都是强者。
艺术没有止境。艺术的成功和影响力,是艺术家不断地创新创造积累的结果。纪峰仍在努力探索的路上,他也正进入盛年艺术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期待纪峰新的作品不断涌现。
名家评论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我们已经看到纪峰的创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名人肖像雕塑系列,把中国传统意象与西方写实主义造像结合起来,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生动,得到了业界认可。他创作的很多名人肖像,如季羡林、饶宗颐、启功、徐邦达、杨宪益、叶嘉莹等,都能够传达出人物的精神和气度。他创作的传统佛教造像、城市雕塑以及动物题材雕塑等等,也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通过这些,我们能够看到他多年来的努力和坚持。
——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美林
纪峰的雕塑特色有二:一是完全继承了中国的雕塑传统,显示出我们民族雕塑艺术的特色和审美观点;二是他在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以现代人民群众为对象,塑出充满民族雕塑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著名国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
原副院长 冯其庸
纪峰在艺术实践中逐渐懂得,现实主义的要旨是真实生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要做到语言生动,艺术家除了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外,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有开阔的艺术视野。纪峰一面认真刻苦地从事艺术实践,一面注意向古今中外大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全面修养,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他最近几年来的作品,更加注意雕塑语言本身和塑造手艺的表现力,注意作品的意境、格调和意味。纪峰的雕塑是在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营养中成长起来的,有自己的风格和中国传统的味道。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
(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