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人】隋幸华,民进岳阳市委会副主委、读书会会长
【共 读】民进岳阳市委会
主委致辞
民进岳阳市委会副主委、读书会会长 隋幸华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更是智慧启迪的源泉。它不仅能够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更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宽广的世界。在民进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始终秉持着“读书明理、求知进取”的精神,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书香、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学习型组织。
我们举办这次读书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会员的读书热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推动民进组织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大家在分享阅读心得、探讨思想火花的过程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共同促进民进组织的团结与发展。
本次读书活动的主题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要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活动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阅读分享、现场倡议、互动讨论等环节,旨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读书活动一定会成为岳阳民进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想对岳阳民进会员提出几点希望:一是要珍视读书时光,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二是要积极参与活动,勇于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三是要注重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推动民进组织发展贡献力量。
共 读
民进岳阳市委会成立于1983年6月25日。截至2023年12月底,会员672人。现有基层组织33个,其中总支2个。
近年来,市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承和发扬民进优良传统,围绕建设“书香民进、有为民进、活力民进、和谐民进”目标,深入实施长江、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大力推进“优才入会”工程,积极倡导支部活动主题化,同心协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履职尽责取得新成效。
市委会先后获“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民进全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民进全国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的责任担当
舒 卫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描绘的美景,承载着巴陵儿女对诗意自然的亲近与追求,正随着一年一度的春风如期而至。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阳,首次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向长江流域发出了生态优先、动态发展的动员令,开启了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新时代。
这是沉沉的责任。岳阳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纳洞庭四水,扼万里长江,水是最宝贵的资源,水是最美丽的风景。曾几何时,我们的“母亲湖”不堪重负。湖泊面积逐渐萎缩,湿地破碎,“母亲湖”在哭泣。“守护好一江碧水”是岳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人们美好生活的期待。
首倡之地,当担首倡之责,彰首倡之为,建首倡之功。
抗美援朝老兵、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朱再保老人在行动:在离休后的40多年时间里,他投身环保、致力公益,誓言“为绿水青山奋斗到最后一口气”。从2017年起,他就开始谋划“绿色扶贫——捐赠油茶林”行动,三年来,在中心城区和君山区发动6万学生,牵手12万家长参与,共捐赠62万余元,购买油茶苗木29万棵,赠送岳阳县黄沙街镇4个村油茶种植基地3000余亩,受益村民350户。
在朱再保老人的感召下,孩子们积极行动起来。假期中,有的孩子参加社区清洁志愿者服务,为环境卫生出一份力;有的在校园绿化带的空地上种下一棵棵小苗,让校园绿意荡漾;有的通过做家务的方式,从父母那里获取报酬,并积攒下来作为“我也捐植油茶林”的费用。捐赠仪式上,一条条横幅、一面面旗帜,点亮了学校操场。90余岁高龄的朱再保爷爷也来到孩子们身边为他们鼓劲。孩子们立誓接过朱爷爷的接力棒,保护环境,用自己的行动建设美丽家乡,建设美丽中国!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岳阳水质变清了,空气变优了,岸线变绿了,生态变美了,“候鸟的欢歌”“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成为岳阳新名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践行生态文明、守护一江碧水正成为一种新的风尚,一道亮丽的风景。千里金堤柳如烟,芦苇荡里落大雁。听,“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的歌声又在耳边响起……
“守护好一江碧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岳阳作为首倡地,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干下去,以抓保护、抓治理、抓建设的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巴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读书感悟
十年胜过几千年
方西河
《长江这10年》于2023年12月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入选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4年8月入选2023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共十八大以来,长江变化之大,有目共睹。作者李鲁平经过反复思考,将长江十年的变化放在长江文明的大背景之下予以讲述。全书分为风吹稻花、青铜歌谣、绿意盎然、千里安澜和江上明珠五部分,让我们不仅全面了解了长江流域农业、工业和水利等方面情况,还了解了长江沿岸九个地级市的个性与特色,从而既呈现了长江文明的丰富与辉煌,也展示了长江文明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
近几十年来,随着长江流域两岸经济的飞速发展,长江病了,且病得不轻。为了诊治“长江病”,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长江上中下游,先后主持召开四次座谈会,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十年来,长江流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江流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冶炼企业应运而生,为各地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一个现实的问题也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环保问题。近十年来,长江流域环保治理便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关闭、搬迁、技术升级,一系列大动作,拉开了长江大保护的序幕。2023年8月,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传来消息,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全省累计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505家,压减沿江1千米内化工生产企业145家,取消25家化工园区的定位,72.6千米生产岸线转为生活、生态岸线,432.5千米的长江江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级。
长江的治水,既有深厚的传统积淀,又有磅礴的时代篇章。近十年来,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令人惊艳的创新。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水电站就是一例,2022年9月获当年度“菲迪克工程项目奖”中的“优秀奖”。只因最大坝高270米,而大坝底厚只有51米,厚高比为0.19,是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从2012年到2023年,长江流域的控制性水利工程,从最初的10座增到111座,联合调度的优势和效益不断彰显,真正做到了千里安澜,造福四方。
总之,读《长江这10年》,我感受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决策的英明,以及长江流域各级领导与群众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按这样的理念实施大保护,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母亲河,将会更加美好。
读《大湖消息》有感
啸 云
《大湖消息》是一部关于自然生态的纪实散文集,以洞庭湖的生态保护为主题。作者沈念出生成长在洞庭湖畔,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多次前往东洞庭湖湿地、长江集成孤岛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所有水的到访》描述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下篇《唯水可以讲述》描写了生活在洞庭湖区的人的故事,记录了湖区儿女的生存状态。通过多个篇章描述了候鸟、鱼类、麋鹿、江豚、黑杨等生物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遭际,以及湖区人与这片土地的命运交集,描绘了洞庭湖区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体现了作者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的反思和人文关怀,展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该书不仅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还被视为一部具有科普意义的美文和生动的洞庭湖生态变迁史。
沈念的语言灵动而敏锐,书中通过大量细腻的笔触,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书中这样描述候鸟:水天一色的远方,候鸟并非想象中那般密集。流线型的体廓,飞羽和尾羽组合成的飞翔利器,鸟十分享受它的飞行特权,也使得它为人所喜爱。灰蒙蒙的天空,一群豆雁星点般洒落,在轻快掠起的飞行中,发出波纹般的微光。偶有形单影只的头上一撮凤凰般艳丽色彩毛羽的凤头、琵琶形长嘴的白琵鹭在近一点的洲滩边优雅踱步。几只针尾鸭夹着如箭镞般翘起的“拖枪”尾巴,混迹于一群肥大的罗纹鸭中。
书中写到人们的欲望改变着洞庭湖的生态与面貌,那些深邃的文字解剖,读来如同湖面泛起微波。如:“前几年,湖的周边突然刮起一阵‘造林风’,黑杨、意杨,这些能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的树种,在湖滩周边大规模地林立起来,这一度让当地林业部门引以为豪。被蒙蔽的人们不知,这种长势很快的经济林木,对湿地的改造能力无比强大,每棵树的每条根,就像日夜不息的抽水泵,把水分吸干,湿地转眼间就成为旱地。一字之差,带来的恶性结果是那些原本供鸟类栖息的湿地、滩涂减少,土地车裂,像一双双泪已流干无法瞑目的眼睛。而苔草、辣蓼这些过去茂盛的草本植物,被黑杨、意杨发达的根系驱赶远离,那些雁、鹤也因食物缺乏继而销声匿迹。”书中提及了为解决欧美黑杨种植问题而制定的退林还湿计划,但实施半途而废,湿地生态整体性被切割,生态修复工作未得到落实。同时,书中也提到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措施,如湖南开展的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累计修复洞庭湖湿地71.4万多亩,实施了湿地保护与修复、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等项目,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作品通过翔实的田野调查和富有诗意的文字,展现了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传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呼吁人们寻求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和孩子在大自然的书页上幸福读写
陈 迎
我创作的图画书《我家住在大海里》,2023年7月,由大连出版社出版,受到许多孩子喜爱,讲述的是住在大海里的小男孩一家的故事。它以童趣的语言,引导小朋友们保护海洋,珍惜水资源。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和儿童文学写作者,我一直懂得,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上种下一颗绿色的、诗意的种子,让他们感受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在以前的教学生涯中,我就曾一次次地把大自然带进课堂,也把孩子们带进大自然,和他们一起在大自然的书页上幸福读写。
读写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
学了《短诗三首》,我带孩子们读诗集《繁星·春水》,进一步感受冰心奶奶作品中的自然美。
在我的笔下,朝阳是不小心打破的鸡蛋,太阳也能搬家,月亮是香蕉弯弯、芒果扁扁和甜瓜圆圆,还是茸茸的睡衣口袋、妹妹笑着的眼、遥控飞机的开关和老师随手画下的圆。
在学生眼里,闪电是云姑娘在给大地拍照片,乌云也会写诗,台风可以把妈妈的坏心情都卷走,水彩笔还可以给土星涂上青的山、绿的树、红的花和七彩的笑呢!
“太阳月亮星星呀听我的安排,风呀雨呀雪花我让它来就来……”我和孩子们一起奇思妙想,一起“异想天开”。带孩子们一起听风追风,我的作品《爱挠痒痒的风娃娃》获冰心儿童文学奖。
读写大自然的飞禽走兽、虫鸣鸟叫
学了《拍手歌》,我们一起读朗朗上口的《猫鼠对歌》,一起观察各种动物,编一些好玩的动物儿歌。学了《雪地里的小画家》,我们一起读趣味多多的动物童诗,一起写可爱的动物童诗。我写的图像诗《织围巾》刊发在《小学生导刊》上;学生邓婷丹写的《长颈鹿的长脖子》获“上海好童诗”奖;易依晨写的《长颈鹿送快递》被收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号童诗:动物园》一书,并在中央10台科教频道“读书”节目中播出。
我的童话《老鼠阿里吃了一个秘密》获第二届“童话里的世界”童话大赛一等奖。孩子的儿歌《所有兔子都很酷》获小鸿兔生肖儿歌大赛一等奖。
读写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美丽山水
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绿》,我们读王立春的童诗集《写给老菜园子的信》,也读王芳的儿童小说《爸爸的森林》。
在我们的笔下,蒲公英是踮着脚尖儿等风来到的宝宝,爬山虎举起大大小小的巴掌个个在争当粉刷匠。树呢?就更好玩了,有会唱歌的树,有一碰就会痒痒的树,还有闹了别扭又和好的树。
我们的笔下有美丽的夜色,也有彩色的梦想;有稻谷的清香,也有小河的弹唱……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苏 嵌
我第一次知道《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在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里,在小说中,它是一个重要情节推动点,也可以说是整个三体宇宙的种子。
《寂静的春天》是由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首次出版于1962年,被奉为生态文学的“圣经”,被誉为开启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环保事业。
20世纪50年代,所有国家都在大刀阔斧地发展经济,几乎没有人意识到环保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作者通过《寂静的春天》向公众呼吁,禁止出台使用有毒化学品的私人和公共计划,这些计划将最终毁掉地球上的生命。它首次向世人提出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对环境的危害,将近代污染对生态的影响透彻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它以寓言式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细致地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存环境所造成的难以逆转的危害——人类不断想控制自然的结果,却使生态破坏殆尽,也在不知不觉间累积毒物于自身甚至遗祸子孙。
《寂静的春天》简洁明了地把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同广泛的生态系统影响联系起来。环境问题不是简单的“从有毒到损害”响应,它与人类的每一种行为,每一寸赖以生存的土地息息相关。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这一理念传递给了公众,让我们意识到关注环境不仅是工业界和政府的事情,也是民众的分内之事。它的存在就像一记沉重的警钟,提醒我们,未来的春天一定不能是寂静的。
(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