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百亿成绩单”,出现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的时间节点,更具有了多重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崛起,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彰显,以及中外电影产业格局变化的缩影。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百亿票房,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叙事与技术上的双重突破。哪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神话人物,常被描绘为一位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身披混天绫、拥有三头六臂的少年英雄。对80后、90后来说,经典的哪吒形象来自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哪吒闹海》。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和《哪吒2》中,这位少年英雄依然不畏强暴,但他已经不仅仅追求快意恩仇,而是被赋予了“打破成见、扭转命运”(导演饺子语)的现代意涵。哪吒要打破外界对自己魔性的成见,扭转自身被毁灭的命运和不公平的乾坤秩序。
如此一来,哪吒的身上,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又增添了很多创新元素,蕴含了电影《哪吒》主创团队对世界、对人生的很多感悟。我看到网络上有一些很具想象力的帖子,其中提到《哪吒2》似乎是暗指现实中的国际秩序: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像高高在上的仙界,制定规则,掌控话语权,把自己放在金字塔顶端,并通过意识形态输出,让非西方世界觉得这种等级划分是合理的,等等。小孩看热闹,大人也可以看出很多门道,《哪吒2》满足了几乎所有人的需求,是中国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一个经典例子。
中国动画电影愈发成熟的制作能力,把《哪吒2》的壮阔奇观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绘制出一个中国式电影巨制的大致轮廓。《哪吒2》前后五年半的制作周期里,138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从特效制作到场景设计,通力合作、全力托举,实现了中国动画从单兵作战到工业化协同的跨越式发展。观察截至目前的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名,《阿凡达》、《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等,都有着壮阔的场面和震撼的视觉效果。《阿凡达》将潘多拉星球的瑰丽生态与3D技术完美结合,《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则以史诗级的战斗场景将超级英雄电影推向一个高峰,如今的《哪吒2》不仅拥有兼具东方美学与现代审美的精湛特效,更体现了中国电影人对宇宙话题的关照。
《哪吒2》的成功,也证明中国的文化消费有着相当大的存量。从春节上映以来,《哪吒2》凭借精心打磨的作品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引发强大的“自来水”效应,直接带动票房的一骑绝尘,创造了一个现象级的文化现象。观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强烈需求,既体现了本土文化IP的强大号召力,也反映了国民文化自信的显著提升,将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2》,将会有越来越多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走向世界,成为展现东方美学、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当然,作为世界唯一具有全球性特色的电影工业中心,好莱坞拥有一百多年的雄厚历史。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整体表现乏力,续集过多且难以像过去那样激起观众的强烈兴趣,但其在全球电影市场的“护城河”依然存在,其他国家电影想在北美市场取得成功仍面临巨大挑战。北美作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2024年总票房达85亿美元,中国2024年的电影总票房约为60亿美元。从这个角度上说,《哪吒2》的“百亿票房”显得意义尤为重大。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银幕上,哪吒喊出这句震撼人心的话语,打动了无数观众。银幕下,始于中国,全新创造,关照宇宙,《哪吒2》已经蹚出了一条中国电影跻身世界最优秀电影殿堂的前路。中国电影,未来可期。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202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