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形式主义积弊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加重师生负担,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整治形式主义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
形式主义源于教育需求变迁与活动僵化之间的矛盾。部分传统项目(如打卡作业、公开课)曾具积极意义,但未能与时俱进,逐渐异化为形式主义,违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比如,在学生层面,问卷失真、作业低效、活动空洞等,削弱教育实效性。又如,教师层面,教科研虚耗精力,评价机制僵化挫伤积极性,更造成家校信任度下降。又如,学校层面,管理形式化浪费资源,行政摊派加重负担,考核失真掩盖教学问题。整治基础教育形式主义需多方协同,从学生、教师、学校、行政、考核五维度综合施策。
第一,坚持以生为本,优化教育实践。制定作业规范,控制节假日打卡、手抄报总量;网络作业需审核难度与必要性,超纲题目一律取消;建立反馈机制,动态调整作业设计。出台课外活动策划指南,明确仪式教育标准,避免攀比;劳动与研学需实地考察论证,建立评价体系,整改无效活动。进一步改进问卷设计,心理健康筛查需试测优化问题表述;满意度调查采用匿名线上问卷,增设逻辑校验,定期培训教师提升设计能力。
第二,减轻教师负担,激发教学活力。改革教科研机制,成立国家级教学改革指导小组,论证新教学模式可行性;公开课引入专家与学生评价,挂钩绩效;开展论文查重与课题审核,严打造假。完善评价体系,避免评先轮流制,建立综合评优标准(教学质量、师德等),设立专项奖项激励创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记录成果轨迹。强化家校协同,制定家访规范,明确目的与方式,取消“摆拍式”家访。
第三,突出守正创新,更新教育理念。深化理论学习,组织政策文件专题培训,将学习成效纳入职称评定;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学习先进。推进试点改革,选取班级或学科试点分层作业、个性化评价等创新举措,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加强校际协作,定期开展校际交流。
第四,严控行政摊派,规范入校活动。明确权责清单。公开各部门教育管理职责,接受社会监督。严格审批程序。进校园活动需提交方案(目的、内容等),教育部门审核其科学性与必要性,控制频次与时长。活动结束后收集师生意见,评估效果并优化后续安排。
第五,优化考核体系,回归教育本质。重构指标体系,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减少材料依赖,增加课堂实效与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权重。强化过程监督,教育部门随机抽查教学情况,采用不打招呼视导,掌握真实动态。坚持对造假等形式主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取消涉事单位评优资格并通报批评。
(202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