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警惕“妈妈岗”沦为“边缘岗”

  2025年5月,湖北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妇联联合印发《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这类岗位面向抚养12岁以下子女的女性,以灵活工作时间为卖点,此前已在上海、广东等多地试点。支持者认为“妈妈岗”缓解了育儿女性“就业难、带娃难”的双重困境,而反对声音指出,其本质是将女性置于“职场边缘”:岗位天花板低、发展路径窄,且“妈妈岗”的命名强化了“育儿是女性责任”的传统观念。“妈妈岗”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妈妈岗”岗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据媒体报道,“妈妈岗”的时薪只有常规岗位的65%至80%,而且超过八成岗位不缴社保,仅少数岗位提供商业保险。企业为降低成本,常以“临时工”名义聘用,拒绝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导致妈妈们无法享受带薪年假、生育津贴等权益,劳动纠纷维权难度大。二是“妈妈岗”弹性工作制增加企业成本,推行动力不足。在经济下行的当下,如果没有足够财政补贴,很多企业难有设立“妈妈岗”的动力,这项政策恐怕也将沦为一纸空谈。三是“妈妈岗”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加剧了职场分化。在一些人看来,争议最大的是它的命名。用“妈妈”命名特定就业岗位,容易让人误以为育儿是女性的责任。这种标签化命名可能导致企业更不愿招聘育龄女性,反而固化“女性职场边缘化”的现状。
  为避免“妈妈岗”沦为“边缘岗”,加剧职场性别分化问题,必须打好政策组合拳,积极营造女性友好型用工环境。
  为此,建议:
  第一,加强政策兜底,建立“岗位补贴+社保减免”双机制。可参考中山等地试点经验,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企业实际聘用人数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缓解企业人力成本压力。对聘用“妈妈岗”员工的企业,减免50%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医保、失业保险缴费基数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第二,促进就业升级,构建“技能培训 +岗位晋升”体系。由妇联牵头开展“妈妈岗”职业技能培训,如电商运营、早教指导等,考核合格者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岗位含金量。畅通内部晋升通道,人社部门引导企业为“妈妈岗”员工设置转全职岗位的考核机制,工作满2年且绩效达标者可转为正式员工,享受同等晋升机会。
  第三,完善企业激励,推广“弹性工时 +共享用工”模式。加强灵活用工制度创新,例如借鉴一些互联网企业的“核心工时+弹性区间”制度,既保证工作效率又可满足育儿需求。共享用工平台,由人社部门搭建跨企业用工调剂平台,例如制造业企业的“妈妈岗”员工可在淡季临时支援服务业,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企业闲置成本。此外,推行“父母岗”中性化命名,将“妈妈岗”改为“育儿弹性岗”,允许父母双方申请。
  (2025年8期) 

  


      作者:□卓道仁

Copyright © 2025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