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一路向东

  郁郁葱葱的景观树、五颜六色的花朵,小桥流水、湛蓝色的步道、七彩的儿童游乐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绿色草坪,这就是我居住的小区门前的便民公园。我喜欢在这鸟语花香的公园里散步;喜欢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欣赏远处的风景,看冉冉升起的太阳,看耸入云天的高楼。与便民公园隔路相望,是宿迁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每天早晨,这条通往园区的路上,总有一道风景吸引着我,令我震撼。那就是浩浩荡荡的小汽车、电瓶车、自行车队伍。那种千军万马之气势,一路向东的壮观,时常让我感慨万千……
  2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农田。一条不算宽阔的柏油马路,通向运河一号桥,通向京杭大运河的西岸。大运河西岸,是农村孩子向往的城市,早出晚归的农民,也是顺着这条路,一路向西,去城市卖菜、打工或者购物。
  彼时,我早已飞离了距城市30里外的小村庄,读书、工作,一步一步朝着我向往的小城靠近。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靠近县城的一所镇中学,我的学校和城区隔着一个郊区,隔着一家化肥厂,隔着一条大运河。但是,这是令许多乡村教师羡慕的镇中学,许多乡村教师的理想调动是向西、向西、跨过运河,直到进城。
  而我,在那个镇中学一干就是20年。2000年,教师队伍渐渐兴起了购买商品房。个别教师想一步到位,安居城市。我因首付条件有限,只好考虑郊区。当然,尽可能向西买房,靠城区近一些。我和先生抱着试试的心态,先去看看。看完仅有的两处楼盘,又去考察正在破土打桩的工地。当时,我和先生心里凉了半截。面前一片机声隆隆的工地上,坑坑洼洼,翻出的新土散发着泥水的腥味,小山似堆着,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稻田。把家安在这里?这里将来是城市?我们心里没有底。
  但是,我们买房的愿望愈来愈强烈,最终选择的房源,是正在兴建的一所重点中学旁边。第二年,梦想成真,我们完成了按揭贷款,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处商品房。
  半年后,从学校教工宿舍搬进了新家,我把自行车换成了风靡全城的电瓶车,每天迎着朝阳或晨露去我的学校,再迎着晚霞或披着漫天星光回到我的新家。穿梭于朝霞与晚霞的美妙时光,在晨露与星光交替中,不知不觉,周围的农田消失了,进入我视线的是林立的高楼、现代化办公大厦、图书馆、大型购物商场、大剧院、高档酒店、健身中心、体育中心、医院、惠民公园、休闲广场。2004年,我为之热爱而奋斗的宿豫县,完成了撤县设区的全新蜕变,一座现代化小城迅速崛起,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2014年,我们换了新房,这次选择,不是向西看,不是向市区靠近,而是奔着我的生态宿豫、宜居小城,向东迁移。我对先生说,把家安在公园里,是我最明智的选择。是的,我居住的新小区,墙外是便民公园。小区内部,小桥流水、四季花香,运动场、儿童游乐场、超市,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也是那一年,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周末或者假日,一家人开车到梨园湾赏梨花,到杉荷园采莲、探访藕荷深处——家乡的“世外桃源”,到美丽的六塘河畔放飞心情,到袁家村去品尝特色小吃,到筑梦小镇夜市网红地打卡。去农园采摘水果,去农业示范园采摘有机蔬菜,去六塘河民宿度假,生活安适而惬意。
  我的新家与电商产业园比邻。那里聚集了大批重量级电商企业。宿迁第一高楼,158米的京东智慧城是宿豫区的新地标。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孵化、跨境电商如雨后春笋,园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4万青年人在这里工作、落户扎根。 
  2019年,宿迁迎来高铁时代,随之而来的城市高架、高铁东站、宿迁运输飞机场款款走进宿豫。
  今天的宿豫,托起了宿迁城市的半壁江山,被誉为宿迁“一体两翼”的东翼,在这充满活力的“东翼”上,每天都有潮水般的人流向东涌来,他们在建设宿豫这片热土上,励志图强,一路向东。

  (2024年7期) 


      作者:孙尤侠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