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航空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压力。在航空领域,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成为减少碳排放的关键途径。
中国也在积极推动SAF的发展。2022年1月,民航局发布的《“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SAF累计消费量达到5万吨,这标志着我国首次从政府层面提出SAF使用的量化目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中国全面脱碳目标的推进,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SAF需求量将达到8600万吨/年。
作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中国SAF市场在国内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在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方面,SAF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具体建议】
1.加强顶层政策引导。组建跨部委工作组,协调解决SAF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统筹推进。政府应统筹制定更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明确将SAF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将减排量纳入航空公司二氧化碳(CO2)排放强度下降指标考核体系。
2.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准入壁垒。加强原料基础信息评估与经济性分析,引导产业链集体行动,支持各类主体开展SAF应用的协同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建设SAF技术研发体系,促进不同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发展。简化适航认证并推进与国际认证体系的互通,以安全性为主导,适度加快认证流程。
3.产能提升与成本控制。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SAF的产量,是降低SAF采购成本的重要途径。探索适合我国的商业模式,加快建立废弃油脂等生物基原料规模化高效供应体系,如在各地建立废弃油回收机制,就近回收、合理布局扩大生产规模。在不触碰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等盐碱地区积极探索盐碱地、湿地植物、微藻类原料发展,逐步扩大种植超级芦苇等能源作物,以满足航空煤油需求。
4.市场推动与试点工作。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坚持以市场促进良性竞争,降低SAF应用成本,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全产业链条良性循环。鼓励航空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寻求合作,例如通过战略投资、合资等形式与SAF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可借鉴欧美国家经验,以锁定长期采购量的形式提升SAF生产企业积极性。
5.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先进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SAF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与能源公司、农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的原料来源和生产工艺。与国际市场进行政策协调,降低贸易壁垒,促进SAF的国际贸易流通,同时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准入机会。参与国际SAF标准制定,推动国内SAF产品获得国际认证,提升国际市场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与国际航空公司和物流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确保SAF产品的稳定销售,同时推动SAF的广泛应用。
(202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