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发挥“文艺两新”作用助力文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徐州“文艺两新”蓬勃发展,在推动文艺创作、文产文创、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徐州市新文艺组织数量众多,登记的文化传媒公司1万余家,登记的民营博物馆、美术馆30余家,其中展览面积最大的徐州圣旨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民营国家三级博物馆;新文艺群体几乎涵盖了文艺全领域,呈现综合性、多领域、跨产业发展趋势。新文艺群体在各协会中占比均在50%以上,其中民间文艺家协会占比超80%。
  徐州市文联把做好“文艺两新”工作作为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在党建引领、平台搭建、贴心服务上下功夫,“文艺两新”工作呈现新文艺组织活力迸发、新文艺群体人才不断涌现的可喜局面。由徐州市微电影产业协会、徐州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有线徐州分公司承办的“赋能文旅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徐州市首届‘和美乡村行’系列短视频大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3部优秀作品被省文联视频号陆续转载;靠近我文化传媒公司创作动画片《我是猪屁登》获徐州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江苏蔷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作的动画片《么么侠——时空战医》入选2022年江苏省广播电视局重点扶持动画项目,已在北京卫视卡酷少儿频道、腾讯视频、优酷等平台发行播出。新文艺群体佳绩频传,在第十三届全国书展徐州入展的13人16件作品中,新文艺群体共有11人14件,1人3件入展、1人2件入展;3名西泠印社社员中2名是新文艺群体作者;近年来入选“江苏十佳青年书法家”称号的5名徐州青年书法家中有2名是新文艺群体作者;徐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文艺两新”代表王敏当选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铜山区汉王紫山艺术村落先后获江苏省文联“文艺两新”首批实践基地和“江苏省美育推广基地”。
  一、加强思想引领,着力构筑党建宣传阵地
  新文艺群体思想活跃,为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好、落实好,市文联着力加强“文艺两新”思想引领,团结带领“文艺两新”听党话、跟党走。一是健全“文艺两新”组织,实现有阵地有人抓。指导各协会先后成立“文艺两新”工作委员会,加强协会“文艺两新”工作的专班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徐州文联“文艺两新”联盟,统筹落实文联系统“文艺两新”工作要求。二是实施“示范带动”,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成立“文艺两新”联盟功能性党组织,统抓“文艺两新”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及时了解掌握“文艺两新”思想动向,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文艺两新”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在徐州靓点舞蹈培训中心试点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将支部标准化建设与学校管理结合,逐渐形成凝聚有力、管理有度、教育有心、责任有效的新格局,开展的“你身边的榜样”、“请缨,我们都在”等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该党支部被评为“红领巾模范党支部”。在新文艺群体占比近九成的青少年艺术协会中,市文联也指导其成立功能型党支部,该协会议事之前先议政,组织党员教育20余次,开展公益讲座培训、文艺进校园等党员实践活动30余场次,有力推动了协会的全面发展。
  二、搭建发展平台,着力推动“文艺两新”发展壮大
  “文艺两新”有企业发展和自我展示的强烈需求,市文联主动回应新需求、新期盼,努力构建“文联搭台、协会协作、和谐共荣”的“文艺两新”发展新模式。一是搭建产业集聚平台。以“文艺两新”实践基地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汉王镇紫山艺术村落文化产业集聚地与文艺人才高地建设。全国首家“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阅读与演习馆·徐州馆”落户紫山村后迅速形成集群效应,遇见徐州文创基地、曹氏香包博物馆、《望山古筝》研学基地等40余家新文艺组织先后落户,新的文化形态与村庄原始的文化底蕴碰撞出文艺与经济携手并进的火花,成为徐州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2023年基地共计解决30余名村民就业问题,2024年预计解决200人以上村民就业,创收超千万元。二是搭建文化展示平台。积极指导、推荐“文艺两新”参与全市重要活动。在中共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彭城英才荟”、“汉文化旅游节”、“汉文化论坛”等重要活动中推荐他们承担策划、演出等任务;还举办了徐州市“彭城工匠”香包缝制职业技能竞赛、2024徐州·倒马井首届年俗文化惠民活动暨元宵灯俗系列活动等,既提升了“文艺两新”的知名度、锤炼了队伍,也为企业的发展拓宽了渠道。
  三、创新服务管理,着力解决“文艺两新”的“急难愁盼”
  “文艺两新”是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一支有生力量,市文联主动回应合理诉求,为“文艺两新”从事文艺创作、开展文艺活动拓展发展空间。一是提高“文艺两新”话语权和能力素质。有意识提高各文艺家协会班子中“文艺两新”优秀人才的比例,在新换届的4个文艺家协会中,新文艺群体占理事的比例在50%以上,在主席团中的比例超过40%。为了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各文艺家协会每年组织一次培训,市文联坚持举办全市文艺家读书班和各类专题研训,2024年专门针对新文艺群体和党外艺术家举办了研训班,邀请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傅亦轩等名家授课,提升了广大新文艺群体文艺家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二是减少“文艺两新”后顾之忧和“烦心事”。与市版权局联合对广大“文艺两新”开展知识产权普法教育、开通维权电话、聘请法律顾问,为新文艺群体提供维权法律咨询与律师服务;与《徐州日报》联合开设“徐州文艺圈”专栏,持续推介新文艺群体优秀文艺家与文艺作品;与《书画艺术》、《中华书画家》等杂志合作,专题介绍近年来斩获文艺大奖的新文艺群体文艺家。市作协副主席、“文艺两新”代表李凌被中国作协表彰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为江苏省唯一入选者。
  市文联将持续加强对“文艺两新”的团结引领和服务保障,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扩大组织覆盖、加强教育培训、搭建服务平台,更好发挥“文艺两新”的生力军作用,为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力量。
  (作者系民进徐州市委会主委、徐州市文联主席)
  (2025年7期)

  


      作者:□郭开芬

Copyright © 2025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