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提高城市文化建设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文化自信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全面提升。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目标和战略高度出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宝贵经验。
  文化建设作为总体布局的重要部分,需要城乡共同努力、相互支撑,在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协调推进。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愈发凸显,同时,城市社会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产业和就业机会的集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开放,吸引着农村居民的进入,刺激着人口的流动。新市民大量增加,新社区大量涌现,新城区快速扩展,城市生活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城市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更加多样。为此,城市建设需要立足新时代、迎接新任务、接受新挑战,进一步深化对城市文化内涵和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丰富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中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其构成既是丰富的,也是系统的,体现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口述与非物质文化”范畴的各种活动及其形式和制度等,又有“物质文化”范畴的各种可移动的用品产品、不可移动的建(构)筑物及市容环境和面貌等,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城市生活的价值观、审美观,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生活面貌和风气。
  城市文化建设要以完整的文化观为指导,既要针对专业性的文化活动和工作,还要着眼文化与城市生活的关系,关照全社会的活动及成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城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全面引导居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秩序,保证各领域建设活动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保持城市的健康发展。
    二、夯实城市文化建设的根源
  文化是生活的样式,城市是居民生活的家园,居民在这里劳动起居、享受感情、实现需求、创造财富、感受人生,由此形成的城市文化,根本上是人本的、生活的。
  城市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生活、面向大众,倡导文明生活,改善生活品质,体现“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的功效。要针对主体素养和生活态度,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的自立意识、利益意识和财富意识,特别要关注人们的实际生活感受,帮助人们克服生活困难,摆脱心灵困境,保持乐观态度,增强自信和能力。要培育行为规范,倡导良好的公共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规则意识,维护公平公正的行为准则和公共秩序,提升公共活动的品质和境界,增强城市软实力,体现新时代的精神和风尚。要引导生活方式转变,倡导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营造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促进绿色低碳的生活。
    三、拓宽城市文化建设的渠道
  城市是居民生活共同体,居民在城市中生活,既创造了城市文化,也深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城市的这种作用既是细微的,也是全面的,贯穿于生老病死全过程,渗透在衣食住行、就业居家、教育娱乐各方面,来自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各种途径。途径越综合,影响力越大。
  城市文化建设要完整把握文化的作用和建设的渠道,既要重视专业的文化活动、文化服务和文艺作品的功能,不断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展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场所的效益,还要重视大众的、日常的生活用品、活动场所和行为方式的文化功能,针对各种感官感受,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载体,深入发掘本地文化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多可用、可闻、可见、可说、可体验、可参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传播面,创新文化供给,全面丰富生活情趣,引导生活意识和习惯,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四、统筹城市文化建设的任务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城市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每个城市的发展,既是积累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推陈出新,丰富多彩,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活动的发生地,每个城市都创造了文化成就,也积累了各种文化遗产,包括受法定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城等,还保存了自然遗产。这些遗产见证了城市、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构成了城市文化的脉络和中华文化的特色,培育了居民对城市、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城市文化建设要胸怀“国之大者”,担负历史使命,立足发展的大局,统筹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任务。既要珍惜文化资源,确保文化传承,依法履行保护的责任,防止以各种理由导致的破坏行为,及时判断当今城市的变化,全面评估各种文化成果的价值,不失时机地认定各种需要保护的对象,健全城市档案,充实城市的历史记忆;更要顺应文明进步的趋势,发展城市文化,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专业与民间等各种文化成果的交流交融,防止陷入固步自封和自我满足的困境。
    五、汇聚城市文化建设的力量
  居民享有文化活动和成果使用的权益,是城市文化活动的主体。这种力量既是全体的,也是多样的。广大居民以各自的智慧和能力,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创造出城市文化成果,体现了城市生活的各种观念、感受和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构建共建共享的局面,鼓励广大居民共同努力、协调配合,发挥作用。既要充分发挥文化专业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创作优质多样的作品,体现城市生活的真实面貌和精神品质;还要注重发挥居民的作用,激励广大居民在各行各业和各自生活中,追求文化品味,分享生活经验,促进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创作活动的发展。
    六、体现城市文化建设的特征
  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有同有异,各有特征。城市是人口、活动、资源和财富,高度集聚、充满变化、富有效率的地方,活动的规模和方式,适应于大众化、多样化的需求。
  城市文化建设要把握城市活动的特征,坚持全面统筹,注重效率,注重包容,不断完善建设体系和发展格局。要统筹文化建设的各种要素和环节,把需求和投入、权责和能力、体制和机制、服务和监管等有机结合,提高建设和管理的效率;要统筹居民权益和义务,整体配置公共文化和教育、科技、体育等各种服务资源,让居民在参与创作、服务和管理等各种活动中,增进收益,表达意愿;要统筹文艺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门类和结构、队伍和组织、活动和制度等建设任务,整体规划,协调推进;要统筹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握公益性和经营性的供需关系,培育市场文化和产业文化,发挥市场和产业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支撑着地区的发展和人们的信念。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城市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文化工作规律,创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时代新篇章。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发布》杂志)
  (2022年6期)
2022 年 5 月 10 日,民进中央开明文化论坛(2022·扬州)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

      作者:民进中央主席 蔡达峰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