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是书香能致远

著名书法家林阳的诗书情怀

发布时间:2016-12-05  来源:神州杂志

放大

缩小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1978年,林阳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像焦渴的秧苗逢雨露,林阳如饥似渴地读书。学院图书馆的借阅证,按规定每次只能借两本书,但林阳阅读的速度太快,管理员破例借他五本。曾经一段时间,每天读书到深夜两三点钟。他还热衷于听讲座,北大教授袁行霈先生的古诗词欣赏,谢冕先生的新诗论,甚至指挥家李德伦、郑小瑛的音乐讲座等等,他都会去听。系统学习加上广泛涉猎,为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记者问到读书对书法究竟有何帮助时,林阳说:“书法不能只在技巧上或形式上用功,否则永远不会有出息。书法艺术上要有成就,必须有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的支撑。读书对书法大有益处,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是任何手段和工具所不能替代的。读书是书法艺术本质中重要元素之一,也是除了技法以外的必修课,即所谓‘字外工夫’的主因。当然,并不是读书多了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书法家,而是你若想在书法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要多读书,因为读书可以成就书法。首先,读书是学习并获得书法理论的源泉,而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其次,读书能够提高书法作品的格调,增添和丰富书法的营养和内涵,促进书法的优化和良性发展,好的书法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清、雅、淡、静之文人气息和风貌,无不来自于读书。再次,读书是增长书家知识、丰富书家学养的食粮,书艺中至高境界的神品、妙品、逸品,书法的书卷气、金石气,也都源自于读书。此外,读书还能增强书法的气质和胆魄。比如当年吴昌硕看到潘天寿的画,认为他是‘野狐禅’,但潘天寿苦练内功,不断加强审美的修养。随着他的学养日益丰厚,他那霸悍的用笔、撑满的构图,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

  林阳说:“古人看你的书法,不谈好坏,让你读书。古人讲,‘书本诗余’,他们将书法视为诗之后的余事,他们更关注诗。诗书画印,排在第一位的是诗。当然,这个‘诗’不局限于‘诗歌’,更是‘诗’中的思想和情感。诗歌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书法是书写思想内容的工具。因此,我们强调书法家应当更多地关注学问和修养。在完成书法技巧的同时,更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提高文化修养是我们当今书法家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多一些人读书,如果能多读一点书的话,书法就会少一些恶俗和丑怪,也会相应地减少一些无知和轻浮的现象。”

  那么究竟要读什么样的书呢?林阳认为,书家利用一定的时间,静静地阅读诸如哲学、美学、文史类、文学类、艺术类的书籍都可以。但怎样去读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人的一生说来漫长但其实也很短暂,读书当然是越多越好,系统地读,自然是好事,但少读一点也不怕,重要的是能够有自己的认识并加以充分的理解。读书不必都要精读但一定要有精读的地方,特别是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更应该精读了。不要读一本就忘记一本,要做到读有所得。时间久了,读的多了,自然也就积累了一定的量。读书就是这样,只有多读、精研,才能够达到博学。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尤其是所属的人民美术出版社,是美术界的制高点。作为总编辑,林阳每年都要主持出版业界的鸿篇巨著,站在行业的顶端,看到常人无法看到的风景,同时,他还要针对市场,密切关注大众的需求。所以他开和大度,有广泛的视野。他常常拜见高人名流,与大师们探究艺术,这种高层次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不断地提升与开悟。翻开他的理论文集《左编辑,右营销》《编辑视界》,让我们看到了书法家林阳作为出版家的另一面。

  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很多卓越的老艺术家,为他们出版专集时,林阳经常会受邀为出版者撰写文章。人民美术出版社迁址后,作为总编辑,林阳想让那个充满书香画意的院落,珍藏在人美人的记忆深处。于是,他整理这些文章,结集为《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潜心研究这些艺术大师的生平和成就,大大提升了林阳的做人层次和艺术领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工作需要,林阳经常出差,足迹遍天下。他又喜欢旅游,酷爱摄影,每逢节假日,便呼朋唤友,访古迹,采民风。2011年春节,他去埃及参加书展,正赶上埃及发生政变出现乱局,撤回来的经历,让他感受颇多。2012年春节,他在尼泊尔游历,拍了千幅照片,写了大量游记。这种种阅历和体验,使得林阳无论为人与书法,都有一种气韵天成的大气,从容平和,波澜不惊。

作者:邵妙苗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