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访谈

新时代美术出版新使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林阳访谈

发布时间:2019-06-25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9年6月17日09版-学术家园周刊

放大

缩小

  编者按:

  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美术出版,则是一种主要的呈现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林阳,致力于美术创作、研究及出版,编辑出版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集》等多项国家重大美术出版工程。本期学术周刊邀请林阳委员,就如何出版精品、新时代美术出版及美术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等话题进行访谈。

 

  小人书也有大作为

  记者: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鸡毛信》《大闹天宫》、任率英的《白蛇传》等连环画曾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在中国美术史与中国美术出版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对当今美术创作与出版有怎样的启示与借鉴?

  林阳:连环画,也称小人书,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中国魅力,是几代人共同的美好回忆。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甚至7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大多数是看着小人书长大的,都怀有特殊的情感。那时电视还没有普及,更没有今天孩子玩的游戏、手机等,陪伴儿童成长的主要就是小人书。

  连环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上还有许多文盲,为了宣传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连环画就是最重要的品种。比如当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当时,年轻人的婚姻并不自由,还讲究父母包办、媒妁之言,反对自由恋爱。为了配合宣传婚姻法,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叔晖创作的连环画《西厢记》,在社会上影响非常大,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婚姻法的实施。

  流行不一定成为经典,但经典一定曾经流行过。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长盛不衰,能够让人经常怀念。今天大家谈得更多的是创新,经典也是创新出来的,但是经典的重要性不是创新能够代替的,新时代仍然需要经典。连环画当年能够那么繁荣,正因为那个时代的画家都是用心在画,他们对于艺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像对待生命一样去对待这门艺术,从而使它发展繁荣壮大起来

  记者:您从事美术创作、出版与研究,是否也是受连环画的影响?

  林阳: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也是看着小人书长大的。幸运的是,我父亲林锴就是一位连环画家。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之初,他调到出版社创作室,当时创作室聚集徐燕孙、卜孝怀、刘继卣、王叔晖、任率英等家喻户晓的著名画家。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像你刚才提到的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鸡毛信》《大闹天宫》,任率英的《白蛇传》《秋江》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人民美术出版社还出版了成套图书《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这些图书当时的发行量都非常大。

  小时候我经常到他们家里去玩。13岁的时候,我跟父亲去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像刘继卣、费声福等画家也在连里劳动。回城之后,与他们也有接触。那时与任率英先生是邻居。任率英家有两个书柜的小人书,作为资料从不外借。但他唯独对我关爱有加,小人书我可以随便读。印象特别深,冬日里,阳光照进玻璃窗,暖洋洋的,捧着小人书,看了一本又一本,真的是精神享受。许多知识和做人道理的获得便是从读小人书开始的。

  1986年,我选择来到刚刚成立的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编辑出版连环画,并接触了许多优秀的连环画家,编辑出版了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等。1998年出版社重组,我来到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组织和担纲《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集》《中国美术百科全书》等多项国家重大美术出版工程。这些年一直在做美术出版,包括连环画出版工作,虽然做管理工作,但始终没有离开连环画。

  近年来,我发现没有人去写这些为新中国连环画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艺术家,于是计划著文讲述十几位自己相对熟知的连环画家。写作的时候发现资料收集已成问题,许多往事细节很难获得确认。比如有次写到一个细节我不清楚,询问了四位与之相关且仍然健在的老人,得到的回答都不一样,我意识到为这些连环画艺术大家著书立传既是一次对新中国连环画时代的回眸,也是一种有抢救性质的写作。最后,我写了《小人书大人物——中国连环画大家群英谱》这本书。

  发挥连环画的独特价值

  记者:成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您连续两年提案都与中国连环画进校园有关,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林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他小时候随母亲买《岳飞传》《岳母刺字》等小人书的故事,并说,“‘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小人书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多年来,我提倡在中小学开展优秀中国连环画进校园活动,并且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比如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连续3年开展优秀少儿影片及连环画进校园工作,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出版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北京小学生连环画》3批654册,涵盖红色经典、传统文化、优秀人物、科学知识、历史地理等题材,在充分发挥中国连环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同时,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转化为形象化的、学生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实践表明,连环画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选择,扩展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途径。

  在今年两会期间,我还提出了在边疆民族地区校园推行连环画的提案,不仅能以连环画为阅读介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推动我国通用语言普及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治国安邦的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推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的平台和载体,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但推普工作任重道远,多边远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仍有待提升。2018年10月12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推普攻坚工作进行协商交流。

  连环画对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提高国民知识文化水平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针对个别少数民族等地区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偏低的现状,连环画可以发挥其显著优势。一方面,连环画大多取材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集中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一方面,连环画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品种之一,将造型艺术和文学艺术完美结合,形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文字简练、情节曲折连贯的特点,老少皆宜、通俗易懂,使人们更加形象、直观的阅读和学习,在提高兴趣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成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

  莫让艺术成“无源之水”

  记者:新时代背景下,美术出版应如何“与时代同步伐”?

  林阳:走进新时代,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美术创作、研究及出版机遇。我们是幸运的,肯定要把握住这一难得机遇,讴歌时代、讴歌祖国、讴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去年,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了《春天的画卷·纪念改革开放40年连环画集》,用一本本图文并茂的连环画串联起40年的光阴岁月,记录时代留下的一个个典型印象和典型环境。在这些凝结时代精神的故事里,有百姓市井生活的点滴瞬间,有时代变迁的感悟,有异乡创业的艰辛,有因时代创举改变自身命运的记录……这些焕发着光彩的经典佳作有很多曾荣获全国性大奖,以极高的艺术价值载入新中国美术史册。此书的出版引发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这一方面反映了连环画的读者群体对连环画关注的程度,另一方面反映了连环画在新时代的出版潜力。今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依然会有相关主题出版,充分彰显美术出版在新时代独有的魅力。

  记者:“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从这一角度而言,新时代美术工作者应怎么做?

  林阳:凡是成功的文学家、艺术家,都是重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展现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体现时代精神,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如此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和人民需要的精品力作来,整体提升文艺原创力。要创作出精品力作,还要有深厚的学养与高尚的品德来支撑,古往今来,作品与人品总是密不可分,比如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曾讲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就是强调艺术与人品的关系。

  我进行艺术创作与实践的宗旨,就是将艺术普及,将普及提高,通过出版,让艺术进入百姓的生活,提高全民审美素质。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离不开人民群众。文学、书画、音乐、戏剧都需要广大读者、观众认同。我们生活在伟大的时代,我们在进行创作时,应当反映这个时代特征,应当最大程度地贴近百姓生活,离开人民群众,艺术不过是空中楼阁、镜中之花、无源之水。

作者:张丽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