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内循环经济”背景下,电动车产业政策待重新考量

2020-09-16 来源:民进盐城市委会

  疫情全球的持续蔓延,各国经济遭受重创。当前,单边主义抬头,对抗思维加剧,世界正在步入巨大变革的快车道。尤其中美之间,正由竞争滑向对抗,经济上大有逐步脱离之势。面对现状,进一步挖掘内需、扩大消费,启动经济的内循环,是我国经济发展在相当时间内面对的现实,也是保就业和基本民生面临的重要大课题。因此,重新考量现有产业政策,细化顶层设计,提高宏观管理水平,政策不搞全国一刀切,因地制宜,找出适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是今后能否成功起动“经济内循环”关键。当前,电动车的产业政策有待重新考量。

  一、关于电动车的产业新政

  根据2018年1月公颁布的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电动自行车须具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不超过55kg、电机功率不超过400W、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V。超过这个标准,属于机动车辆。据2018的年统计,我国有各类电动车为2亿多辆,且每年平均以近3000万辆的速度增加,大多为超标车。

  根据新标准,不符合新电动自行车标准的电动车属于超标车,不能再使用,厂家不能再生产,群从有需求也不买不到。为了禁令,各地都设立了强制淘汰过渡期,江苏省为五年过渡期。过渡期满,全国将有上亿辆电动车强行报废,数字触目惊心,大量社会财富遭受损失、浪费。

  二、电动车产业发展情况

  十多年来,我国的电动车发展速度很快,由于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起动快、使用成本低和节能环保的特点,十多年时间在我国发展迅速,社会需求大,是一款适合国情的交通工具,在我国深受群众喜爱。据2019年统计,我国有生产企业2600多家,从业人数500万以上,有的是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和利税大户。新标实行后,有大量生产厂家关门歇业,影响着无数家庭和千万人口生计,尤其在经济内循环,内需不旺的当下,对就业影响和压力可想而知。

  三、以车为生的职业人群

  电动车还承载着人无数职业人生计。无论是二轮、三轮、四轮车承载着百姓的生计。据2020年最新统计,仅餐饮外卖快递的从业人数达560多万人,加上物流配送、商家送货、载客等以三轮、四轮电动车为工具谋生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估计达千万以上人口的职业人。这天大的数字,在经济内循环背景下,在保基本民生、保就业压力下意味着什么呢?

  四、交通现状及社会现实方面

  当前城市道路拥挤,交通压力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公共交通欠发达和汽车对交通资源的占用比例大。作为体积小、绿色、低碳,出行、停车方便的主要工具电动车,应该鼓励使用与发展才符合社会发展之需。至于电动车不守规矩,速度快,事故多等均不能称为强制限制使用和发展的理由,事故的责任者是驾驶人,而非电动车,只要加强管理、分类控制,风险依然可控。

  一些专家认为,超标电动车应该强制报废,对不够高大上的三轮、四轮电动车生产厂也应该限制和取缔以还交通的有序,此种言论不应成为制定政策的缘由。

  五、为此建议:

  1、对电动车实行分类管理。按照二轮、三轮、四轮电动车进行分类管理,办理相关牌照。将数量最多的二轮电动车纳入机动与非机动分级系统,对二轮电动车进行归口管理。并对机动车范畴的电动车办理强制保险。

  2、制定电动车管理标准。按照超标的电动车隶属机动车,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一是规定行驶道路,二是规定行驶速度,三是严格交通处罚,四是进行车辆定期检测,换发证照。

  3、对机动车类的驾驶人资格进行认定。一是考核取证;二是参照驾机动车驶员要求进行考核。

  (作者系民进盐城市委会信息部副部长、盐城技师学院教务处教研科科长丁炎生)

作者:丁炎生